卢戆章 :
福建泉州人,汉族。18岁考秀才未中,移居厦门。后到新加坡谋生,兼学英文。25岁回厦门,以教华人英语和西人华语为业。
卢戆章受到民间方言韵书《十五音》和厦门话教会罗马字(白话字)的影响,认为要强国救亡、普及教育必须先有一套“字话一律”“字画简易”的切音字。经过10年研究,卢戆章于1892年拟成 “两字合切成音”的厦门话切音字方案,字母采用拉丁字母及其变体,取名《中国第一快切音新字》,出版课本《一目了然初阶(中国切音新字厦腔)》。卢戆章认为“各依其土腔乡谈”的切音字与汉字并列通行全国,则数月之后国人“无不识字”;又称切音字“当以一腔为主脑”,即以“南腔官话”为正音正字,则全国“文话皆通”(《〈中国第一快切音新字〉原序》)。卢戆章制定切音新字后在厦门传授,《1898年都察院代奏文》称其切音新字“只须半载,便能持笔抒写其所欲言”,“旅闽西人亦多传其学,称为简易”。1898年,工部郎中林轲存呈请都察院代奏切音字,军机处面奉上谕,“着交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调取卢戆章等所著之书,详加考验具奏”,后此议被搁置。1905年,卢戆章到北京,将其修订的汉字笔画式方案《中国切音新字》呈交学部、外务部,又被搁置。1906年,卢戆章三呈其著作,外务部将其转至学部,学部咨送译学馆,后译学馆文典处以该方案“声母不完全”“韵母无入声”“写法乖谬”为由将其退回,卢戆章回厦门继续在民间推行其方案。同年,卢戆章在上海点石斋出版《中国字母北京切音教科书》《中国切音字母》。
1913年,民国政府教育部“读音统一会”议订注音字母,卢戆章为福建省代表,坚持双拼式切音字。1915年,卢戆章用其方案出版《中国新字》,1916年又出版《中华新字》。1920年,卢戆章应陈炯明之邀赴漳州教授注音字母,并制成厦漳泉方音注音使用的闰音字母(注音字母的方音别称)一套。1928年,卢戆章卒于厦门。吴稚晖评价卢戆章为 “首创音字之元祖,虽笔画未意尊者,而先生不朽之心思,仍寓于注音字母之中”(《吴稚晖致卢戆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