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汉辞典》 :
由欧洲入华的天主教传教士罗明坚和利玛窦共同编写。这部词典以手稿的形式保存在意大利罗马耶稣会档案馆,编号为Jap.-Sin.,I,198,作者和编纂时间均未有注明。1934年意大利学者德礼贤研究确定为罗明坚和利玛窦的作品,成书时间约在1584~1588(一说1583~1588)年,即他们在中国肇庆传教时期。2001年,原手稿被冠名《葡汉辞典》,由魏若望主编,葡萄牙国家图书馆、东方葡萄牙学会、利玛窦中西文化历史研究所首次出版。出版的《葡汉辞典》仅收入了原《葡汉辞典》的词典文本部分,原手稿词典正文前后附页内容如学习汉语的笔记、词汇、天干地支、中华十五省名称、天文知识、天主教教义等都没有收入。
《葡汉辞典》的编写是将葡萄牙语词条对译成汉语,葡语词目是在卡尔多佐1569年版的葡拉词典基础上进行增删编写的,葡语词条按葡语字母顺序排列,共收入6000多个葡语词条。第一竖栏的葡萄牙语词条既有单词也有短语,第二竖栏是罗明坚书写的罗马注音,第三竖栏是对应的汉字、短语和短句,每个葡语词条对应一个以上的汉语词条,有口语词汇也有文言词汇,由中国人书写。第32~34页有第四竖栏,是由罗明坚手写的意大利语对应词。1989年语言学家杨福绵对《葡汉辞典》进行了研究,发表了“罗明坚、利玛窦《葡汉辞典》所记录的明代官话”,对《葡汉辞典》的汉语拼音方案以及词汇系统进行了分析,认为《葡汉辞典》中的罗马注音是汉语最早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辞典是以明代南京话为基础的南方(江淮)官话,词汇和短句绝大部分都是南京话为基础的官话,一小部分受粤、闽、客方言影响。《葡汉辞典》是将葡萄牙语对译为汉语,是对应词表形式较为初级的双语词典,收词量比较丰富,然而在寻找汉语相应表述的过程中,缺失汉语对应词的情况较为普遍。词典删除了大量宗教性词汇,贴近实际生活的词条较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