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类专业

    外语类专业 :

外国语言文学专业设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翻译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分别设立于2006年和2007年。为了涵盖这3种不同类型的本科外语专业,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成立新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时,将其任命为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自此有了“外语类专业”这一新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总方针是向俄国学习,因此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外语教学基本上是俄语教学。直到50年代中后期,英语成为外语教学中的另一个重点,并逐步取代俄语在中国外语教学中的主导地位。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外语专业教学不断增设欧洲和亚非语种。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前,中国高校所教授的外国语高达41种。“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部于1980年筹建了全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该委员会在十年两届任期内审定了百余种英语教材,为高校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1992年,当时的国家教委决定成立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并相继颁布、实施了高等学校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教学大纲和相应的四、八级考试大纲,对中国的外语教学起到了引领、指导和监督作用。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外语语种已多达60种,翻译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正式进入本科专业目录。由此,外语类专业的概念逐渐形成。

就涉及面最广的英语类专业教学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英语教学模式基本延续了民国时期大学英语的模式,主要侧重外国文学和文化的教育。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中国高校通过引进苏联的外语教学模式和培养方案, 英语教学主要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主。20世纪80年代末,英语教学开始探索“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随着中国部分英语专业方向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专业体系的完善,教育部分别于2006年、2007年增设了翻译本科专业和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在教育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中,与英语相关的专业有3个,即英语、翻译和商务英语。由此,英语专业的概念发展为英语类专业。

外语类专业教学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尤为突出。其专业教学以外国语言、外国文学以及国别研究等为主要内容,并兼顾通识教育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专业教学内容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强调通识教育和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相融合,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外语专业水平。其中,通识教育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教育,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融合,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教育主要包括外国语言、外国文学和外国国家的文化教育,旨在夯实外语基础知识,强化外语技能训练,着重培养综合外国语言的运用能力。

翻译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与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稍有不同。翻译专业主要聚焦“中文——某一目标语(如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的内涵,并将笔译和口译知识及能力作为专业培养的重要内容。商务英语专业则还涉及商业、航运、金融、贸易等领域的专门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您推荐

外语教学简史

外语教学简史 : 外语教学的历史可追溯至古罗马时期的希腊语教学与中世纪欧洲各国的拉丁语教学,那时以讲授语法和修辞训练为主。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捷克J.A.夸美纽斯(1592~1670)为代表的人文主义教育家..

显性教学

显性教学 : 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与3P教学法都属于典型的显性教学,教学活动主要包括讲解、操练、产出等几个步骤,具有强烈的意识性、目的性和可控制性。清晰的语言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顺畅地进行语言理..

自然教学法

自然教学法 : 由美国加州西班牙语教师T.D.特雷尔(T.D.Terrel)基于自身教学实践于1977年创立,后于1983年与美国应用语言学家S.D.克拉申(S.D.Krashen)合作出版了《自然教学法:课堂中的语言习得》一书,标志着..

国际语言测试协会年会

日本中国语教育学会

日本中国语教育学会 : 学会成立于1996年,名称原为“全国中国语教育协议会”,自2002年4月起调整为现名。历任会长有舆水优、依藤醇、古川裕、荒川清秀、佐藤富士雄、平井和之、清原文代。会员主要为日本..

外语评价

外语评价 : 广义而言,外语评价涵盖对外语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的全面评价。根据评价的不同主体、目的、特征以及对评价不同的关注重点,外语评价有不同的分类。 ..

外语使用能力

外语使用能力 :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与测评》(简称CEFR)指出,外语能力包含3个层面: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其中,语言能力包括词汇、语音、句法知识体系和技能;社会语言能力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