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宋·林逋书。纸本。行书。32×302.6cm。书于天圣元年(1023),故宫博物院藏。《珊瑚网》、《式古堂书画滙考》、《墨缘滙观》、《石渠宝笈续编》等着录。刊于《中国美术全集·宋金元书法》。
【赏析】:
“疏影横斜水淸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林和靖脍炙人口的诗句,现在用它作爲我们对其字的感受,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是通过笔、墨(彩)创造出感人的意境。书法也是如此。林和靖这幅作品以大片的空白和淸雅的墨痕,创造了一个标致雅洁,自然宁静的气氛。通过笔墨的媒介,我们可以想像出,在漫天皆白的空间,几枝梅花凌雪独放,发出阵阵幽香……难怪乎大诗人陆游见到林和靖的书法时感慨地说:“(林逋)书法高胜绝人,予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这分明是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满足。
林和靖书法重意境,淸雅绝俗,这风格得自这位以梅妻鹤子爲侣的隐士的恬淡好古,饱学高雅的气质,得自西湖丽水、孤山佳景的陶冶,也是他心灵眞挚的抒发和其人生观的眞实表述。
林逋在北宋初期,是一个颇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传奇式人物。他以梅爲妻以鹤爲子,是一种孤高自傲、淸流自许的出世姿态。而他的“疏影横斜水淸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绝唱,则不但表现出对梅花高洁的喜爱和个人志向的寄托,也显示出刻划精巧、善于摄神弃形的诗词功夫。
林和靖传世作品不多。较易见到的是《秋凉》、《三君》二帖。这是两个风格某本相类的尺牍。最爲明显的特徵是“瘦”,与他的诗一样,“淸瘦”。南宋桑世昌作《和靖先生传》,对他下了如下一个评语:
“逋善行草书,善爲诗,其语孤峭澄淡而未尝自录其稿。”这“孤峭”两字,正是搔到林逋诗、书的关键处。不故作提按顿挫,不故爲奔蛇走虺,笔划劲健,线条挺细,对比不求强烈而讲求含蓄;是一种袅袅如缕的韵致。应该看到,这正是林和靖蓄意追求的一种境界。后人曾以他与李建中作比:林和靖笔意殊类李西台,而淸劲处尤妙。(《山谷集》)
林逋作径寸行书,字方劲而气淸。(都穆《寓意编》)
两位均点出了淸、劲的特长;而特别注意的是“气淸”二字。这正说明,林和靖的书法有一种气、一种淸雅静逸的气;一种颜、柳不必有,苏、黄亦未必能有的特殊的气。
自然,孤峭澄淡也好、字劲气淸也好,都反映出林和靖的特殊的追求。我们说过,与他的诗歌的格调是共同的。请看元统年间谢昇孙的跋。《式古堂书画滙考》卷九:
“观其笔势遒劲,无一点尘俗气,与暗香、疏影之句标致不殊,此老胸中深有得梅之淸,故其发之墨者,类如此。”这是明确地把书法中的笔势与诗歌中的句子挂起鈎。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一个“淸”字上携起手来了。只要不执着拘泥,是可以从两者间寻绎出一些共同点来的。
欧阳修《归田录》,还载称林逋善画,想来他的画也一定是逸笔草草,以求气淸神畅爲上,不甘爲铅粉靑绿所束缚的。最有趣的是陆游,他竟把林逋之书当作可以祛疾救饥的妙丹佳方了:
“林君复书法高胜绝人,予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渭南集》)
关于林和靖在后世的评价,以苏东坡《书和靖林处士诗后》长歌一首最爲着称。内有句云“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淸骨冷无由俗,我不识君曾梦见,眸子了然光可烛。”知坡仙眷思君复,已到了梦中不离的地步。坡翁诗后,如明沈周、吴宽、李东阳、陈颀、张渊等,步韵和句,洋洋洒洒,不亦乐乎。自然,有坡仙这样身份的大家一锤定音,也爲树立林逋的书法地位起了重要作用。
前人曾有云:“林和靖先生,字不如诗,诗不如人。”(见王世懋万历丁亥跋)。这是羡其高风亮节,有意抑其书艺而彰其人品。就我们今天研究书法来论,是应该承认他的艺术价値的。我以爲,扬其书品正足以彰其人品,两者间并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