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示文字帖(书法)

录示文字帖(书法):

【简介】:

宋·米友仁书。纸本。行书。刊于日本《书道全集》(十六)。

【赏析】:

米友仁是米芾长子。照例说,他日承庭训,耳濡目染,应该比谁都具备靑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优越条件,但其实不然,他的书法不仅远逊于吴琚,而且与他遥隔在金国的表弟王庭筠也难以并论。这似乎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但却是历史的必然。孟子说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名言,在米氏书法王国内,隔代就已露出了“家道中落”的败徵凶兆。

黄庭坚作爲父执,在祝贺米友仁“始冠”时曾送过一方古印,并附七绝一首,其落句云:“虎儿笔力能扛鼎,敎字元晖继阿章。”愿望不可谓不好,但对照这封书札,深感溢美过誉。小米笔力之疲弱,在“字”、“深”两个宝盖中便暴露无遗。若其父写同样部位,决不会如此平笔虚过,而是直点接横时有一强烈的提按,这也表明友仁控制笔毫的能力较差,同样是笔力疲弱的一个表现。从结字上看,两个“悚”同一面目,“息”、“意”的心底也无变化,“併”“信”上下相次而人旁撇的角度相同,这一切可以在他不无解嘲的话中找到答案:“遑遑奔走营哺之不暇,岂复与管城氏(毛笔谑称)周旋!独书简不得已而事之,所作字多不足观。”

如果硬要管人家事,那么我认爲对此米芾应负主要的责任。倘“天下英才米大郞”(《送大郞应举》诗)的过高估计还能看作舐犊情深的话,那“友仁等(齐等之意)古人书,不知此学吾书多”(《海岳名言》)的聊以自慰简直葬送了儿子的前程。自己“风樯阵马”打下的江山,却让子孙“守成”,不促其退化倒才是不可思议的了。

为您推荐

草书千字文卷(书法)

草书千字文卷(书法):【简介】: 宋·徽宗赵佶书于1122年。时年四十岁。纸本。草书。31.5×1172cm。《石渠宝笈初编》、《格古要论》着录。辽宁省博物馆藏。刊于《中国美术全集·宋金元书法》,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五)。..

吴郡重修大成殿记(书法)

吴郡重修大成殿记(书法):【简介】: 宋·友仁书于绍兴十一年(1141)。搨本。行书。170×92cm。刊于日本《书道全集》(十六)。 【集评】: 明盛时泰《苍润轩碑跋》:“评者以南宫书怒张,有子路未见夫子时气象。今以小米较之,又不..

蔡行勅(书法)

蔡行勅(书法):【简介】: 宋·徽宗赵佶书。纸本。行书。35.5×214.6cm。辽宁省博物馆藏。刊于《辽宁博物馆藏历代法书选集》、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五)。 【赏析】: 徽宗皇帝的瘦金书人所共知,但他的行书却难得爲人见到..

欲借风霜二诗帖(书法)

赵佶(宋徽宗)(书法)

赵佶(宋徽宗)(书法):【小传】: 宋神宗元丰五年—宋高宗绍兴五年(1082—1135)。神宗第十一子,初封端王,后爲徽宗。在位二十五年,怠于国政,疏斥正士,重用奸邪。以至国弱民贫,边警屡起,终于亡国虏身,困死北域。惟好书画,御府所藏法..

瘦金书千字文(书法)

瘦金书千字文(书法):【简介】: 宋·宗赵佶书。纸本。30.9×322.1cm。上海博物馆藏。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五)。 【赏析】: “瘦金体”本应爲“瘦筋体”,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据考证,此楷法并非赵氏所..

集古录跋尾跋(书法)

集古录跋尾跋(书法):【简介】: 宋·明诚书。纸本。行书。凡五行,共五十一字。刊于日本《书道全集》(十五)。 【赏析】: 《集古录跋尾》是欧阳修对《集古录》的自题,赵明诚此跋,是对《集古录跋尾》的三则题记。赵书敦厚宽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