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邕写经碑(书法)

唐邕写经碑(书法):

【简介】:

全称《晋昌郡开国公唐邕写经碑》。北齐武平三年(572)五月立。隷书。二十行,行三十四字。淸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载:“高四尺七寸,广三尺二寸。”碑在河南武安鼓山响堂寺南堂外右边前壁。

【集评】:

淸杨守敬《平碑记》:“书法丰腴。”淸欧阳辅《集古求眞》:“书兼隷笔,然圆腴遒厚,实导唐贤先路。”

【赏析】: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碑刻帖翰,浩如烟海,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但也有不少“滥竽充数”的,如北周赵文渊《西岳华山碑》便是一例,而此碑亦甚一般。

传统书法艺术历来主张“用笔爲上”,此碑用笔平板,亦可能是刻工所致,点书两边如界,仿彿以尺具画出。中国书法,尙法自然,用笔主张“如屋漏痕”、“如锥画沙”,即点画直中有曲,曲中见直,但又十分自然,过犹不及,通过用笔、结字、布局、章法而体现一种富有变化的和谐的自然美。此碑刻工过于“认眞”,或许书者原迹未必点画如此光滑,仅从此碑搨片看,刻工下刀非常利索,不见涩感。

中国书法讲究“疾涩”用笔,即运笔时有速度变化,点画见力度,这“力度”是点画给人的感觉。古书家蔡琰云:“书有法,一曰疾,二曰涩,得疾涩二法,书妙尽矣。”书圣王羲之云:“每书欲得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然后是书。”此碑点画两边光滑流利,横竪直挺挺地直中不见曲,爲书家所忌。

书法艺术,甚重“用笔”。

元代大书家赵孟頫云:“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近代书家沈尹默讲“自魏晋以来,讲书法的人,无不从用笔说起”。

此碑“用笔”光滑平板不生动,力量外洩,内藏不足,从其书风看,楷隷相间,但隷意更浓,因“用笔”不妙,故论其格调当爲下品。论隷法,与汉碑诸多名碑比,大爲逊色,论楷法,与晋唐比,也远远不如。

为您推荐

隋人出师颂(书法)

隋人出师颂(书法):【简介】: 墨迹本。无款,传隋人书。淡牙色纸本。章草书。十四行,共九十七字。据《石渠宝笈续编》载:“纵六寸六分、宽九寸二分。”明张丑《淸河书画舫》、淸安岐《墨缘彙观》等着录。延光室有影印本。 【..

孟阿妃造像记(书法)

孟阿妃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齐武平七年(576)二月刻。隷书。十行,行十字。在河南偃师董家村老君洞。旧搨本首行“武”字未损,有翻刻本。《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北朝隷书虽然上承汉隷遗緖,却已入末流。由..

法远等五十人造像记(书法)

法远等五十人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齐武平七年(576)正月刻。正书。五行,行十八字。前后题名各三列,列十一行。《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法远等五十人造像记》字势方正紧密,用笔多见中锋并且内涵筋骨,点画..

水牛山文殊般若经(书法)

无量意经(书法)

无量意经(书法):【简介】: 北齐石刻。无年月。正书。分三段刻。段三十四行,行七字。在河南武安鼓山响堂寺。《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一代高僧李叔同曾经给佛学院的课徒们讲过这样一段话:“……我觉得最上乘的..

昙乐爲亡侄罗睺造像记(书法)

昙乐爲亡侄罗睺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周建德元年(572)四月刻。正书。三面刻。记七行,行四字。题名十二行,行二至四字不等。杨州阮元得自陕西,曾嵌置文选楼。今石在日本。《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赏析】: “书如佳酒..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书法)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书法):【简介】: 六朝摩崖刻经。无年月。在山东泰安泰山。未署书人姓名,有晋王羲之,北齐王子椿、韦子深、唐邕、安道壹,以及宋、元人书数说。经刻于石坪上,作棋秤纹,字径二尺。经字迄今无定数,据李佐贤《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