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寺碑(书法)

太平寺碑(书法):

【简介】:

隋开皇元年(581)立。隷书。存十四行,行三十五字。右上方存六字。

【赏析】:

隷书以桓灵时期爲极则,此后便走向下坡路。这时,在民间很早就孕育的楷书因素,乘隷书之衰,得以迅猛发展,给书坛增添了新的生机。至三国,楷书就已初具规模,以后便沿着自己的道路发展下来,由北魏眞书而隋楷、唐楷。然而隷书并没有因楷书的出现和兴盛而绝迹,它依旧存在于书坛并循着自己的规律运动着。—笔法愈加繁複,结体愈加严密,从而失去了生机。由汉隷、晋隷、唐隷,至宋、元、明,淸代才又中兴。在隷楷两种类型之外,另有第三类作品,它们的基本骨架是隷,用笔方法却是楷书的。大约从三国开始,这类作品便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系列。北朝的一些摩崖刻经,隋代的部分造像题记,都属此类,太平寺碑即爲其中一种。

太平寺碑结体全用隷法。用笔除个别笔画如“十”字横笔、“功”字撇笔爲隷外,其余全是楷法,淸劲峻峭。乍看与《吊比干文》相似,但《吊比干文》用楷法、取纵势,属楷书早期形态。此碑用隷法取横势,与兴盛的隋楷大相径庭。《吊比干文》新鲜活泼,此则少变化、无新意。所以说看去相似,实则不同类型,有质的区别。

为您推荐

香泉寺华严经摩崖(书法)

香泉寺华严经摩崖(书法):【简介】: 北齐石刻。无年月。后有宋人题名五段。《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北朝时期的《香泉寺华严经》摩崖石刻,字体是工整的隷书。摩崖写经用隷体来书写,充分表现出一种宗敎的虔诚恭..

维摩誌经(书法)

维摩誌经(书法):【简介】: 北齐石刻。无年月。隷书。十二行,行十三字。在河南武安鼓山响堂寺。《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维摩诘经书法方重安稳,气象宏阔。此书用笔厚重畅达,点画轻重变化,不乏灵动之感。用笔结体..

唐邕写经碑(书法)

唐邕写经碑(书法):【简介】: 全称《晋昌郡开国公唐邕写经碑》。北齐武平三年(572)五月立。隷书。二十行,行三十四字。淸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载:“高四尺七寸,广三尺二寸。”碑在河南武安鼓山响堂寺南堂外右边前壁。..

隋人出师颂(书法)

董美人墓誌(书法)

董美人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美人董氏墓誌铭》。隋开皇十七年(579)十月刻。正书。二十一行,行二十三字。52×52cm。淸嘉庆道光年间陕西西安出土。曾归上海陆剑庵、徐渭仁。淸咸丰三年(1853)毁于兵事。拓本遂希。原..

孟阿妃造像记(书法)

孟阿妃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齐武平七年(576)二月刻。隷书。十行,行十字。在河南偃师董家村老君洞。旧搨本首行“武”字未损,有翻刻本。《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北朝隷书虽然上承汉隷遗緖,却已入末流。由..

法远等五十人造像记(书法)

法远等五十人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齐武平七年(576)正月刻。正书。五行,行十八字。前后题名各三列,列十一行。《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法远等五十人造像记》字势方正紧密,用笔多见中锋并且内涵筋骨,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