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鄕侯残碑(书法)

西鄕侯残碑(书法):

【简介】:

也称《西鄕侯张君残碑》、《征羌侯张君残碑》。三国魏刻石。年月缺。石断爲二,于河南先后出土。先出之石运京师归端方,又归周进。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隷书。存十行,行十六字至十九字不等,末行存六字。后出之石运京后归黄伯川。隷书。存五行,行十四字。收入文物出版社《书法丛刊》第九辑。

【集评】:

淸吴士鑒跋:“观其字体峻整,已开《任城孙夫人》之先决,爲魏刻无疑。”

【赏析】:

此碑书风高古,气势宏大,以方笔爲主体,与《张迁碑》、《孔羡碑》、《受禅表》、《范式碑》等汉、魏碑刻一脉。用笔斩截,隷意遒古,骨力雄强,正是此类书风所追求的。此碑字字强化起笔和收笔,似有滞意。其结字严谨,行笔工稳有余,而风神情韵、丰腴爽朗不足。

《西鄕侯残碑》是隷书进入东汉,失去灵活多姿神韵,逐步走入方板规整程式化的典型代表作品。从碑遗留下来的文字及书写习惯看,最晚不过东汉后期。残碑每一个字都按一定程式书写,以碑中一竪爲例可看出它的一些特点。起笔略肥,中间轻提,至尾端又重複开头起笔时的动作。只是最后增加了提笔回锋。书写的模式刻板,毫无性情可言,观其一知其十,睹其一笔便能洞悉其它笔画的写法,这种审美情趣的大幅度失落,竟是技巧高度娴熟,经验积累达到相当程度后出现的现象,眞令人费解而又无比叹惋。《西鄕侯残碑》的间架亦存在程式化的流弊,但其构架的宽阔倒还可取,虽散却不小气,是其可取之处。

为您推荐

鹤鸣等字残石(书法)

鹤鸣等字残石(书法):【简介】: 也称《鹤鸣残碑》。三国魏刻石。年月泐。淸光緖六年(1880)河南安阳出土。曾归马吉樟、吴县吴氏。隷书。存十一行,行四至五字不等。 【赏析】: 汉末的动乱造成了军阀的割据,一些地域之间由此..

三体石经(书法)

三体石经(书法):【简介】: 又称《正始石经》。书者有多说。三国魏刻石经。无年月。据《魏书》、《晋书》记,《石经》立于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石原在洛阳太学前。曾佚。自淸光緖二十一年(1895)起,不断有残石在洛阳..

上尊号奏(书法)

上尊号奏(书法):【简介】: 全称《公卿将军上尊号奏》。也称《劝进碑》、《百官劝进表》、《上尊号碑》。立碑年月不明,顾炎武《金石文字记》考爲黄初元年(220)。石在河南临颍繁城鎭。据淸王昶《金石萃编》记:“碑高八尺七..

张芝(书法)

墓田丙舍帖(书法)

墓田丙舍帖(书法):【简介】: 传魏锺繇书。晋王羲之临。小楷。六行,共七十字。单刻帖。曾刻入《快雪堂》、《墨池堂》等帖。刊入日本《书道全集》(三)。【赏析】: 三国魏锺繇楷书。又名《丙舍帖》、《墓田帖》,历来视爲锺..

李苞开阁道题记(书法)

李苞开阁道题记(书法):【简介】: 也称《蕩寇将军李苞题名》、《蕩寇将军李苞开阁道碑》。三国魏景元四年(263)十二月刻。摩崖书。石在陕西褒城石门南崖,久佚。据淸王昶《金石萃编》记:“摩崖高五尺九寸,广五尺六寸。”隷书..

王基碑(书法)

王基碑(书法):【简介】: 全称《东武侯王基碑》。三国魏景元二年(261)四月立。淸乾隆初年于河南洛阳北安驾沟村出土。后移置洛阳城中明德中学。此碑只刻完上截。初出土时,上截字完好无损。下截未刻之字朱书宛然可识,久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