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西凉·佚名。书于建初四年(408)。纸本,行书。残存七十行,共八百五十一字。一九七五年新疆吐鲁番哈喇和卓九十一号墓出土。藏于新疆博物馆。刊于《书法丛刊》第十一辑。
【赏析】:
一九五九年到一九七五年,新疆博物馆的各民族文物考古工作者数十人,先后在吐鲁番火焰山公社阿斯塔那村北、哈喇和卓村东进行了十三次发掘。前后总共发掘淸理了晋—唐墓葬近四百座,出土了大批古代文书,因地得名,统称《吐鲁番出土文书》。吐鲁番地区古称高昌,当时生活在高昌城内的居民,死后大都埋葬在城郊,由数座以至数十座墓葬组成的一个个不同家族的墓园星罗棋布,比比皆是。这批文书除有一部分以文书形式直接随葬(如衣物疏、地券、功德录、告身及一些契约等)较爲完整外,大多是当作废纸被用来製成死者的服饰,如鞋靴、冠带、枕衾等或是一些俑的构件、纸棺等,这一习俗,决非出于经济上的原因,但保存了如此丰富的史料和书法遗产,是値得庆幸的。“吐鲁番文书”早在本世纪初就已闻名于世,但多已盗卖国外,故这批文书更具重大意义。
《秀才对策文》用笔兼有魏碑及隷书的特点,结体尙未逾越八分书的规範,横扁圆浑,丰润敦厚。但是波挑蕩然无存,横画收笔改爲顿笔回锋,并向右上倾斜,已具眞书的风骨。字紧行疏也是眞书的章法。有些字点画相连、爲行书体势。点画之间相互顾盼,结构平稳,于宁静之中见精神,于动态之中见从容。《对策文》出于民间知识分子—秀才的手笔,眞实地记录了当时的流行书风,殊爲难得。与此同时的东晋刻石则多在隷、楷之间,与此书风逈异。
此作小楷,有锺繇的遗意。横画左低右高,势态活泼。笔画圆浑肥厚,其中特别粗重的笔画,如“之、以、人”等字最后一笔的奋笔磔出,仍有晋人写本《三国志》及某些西汉简牍书中隷书的痕迹。但“恩”字“心”底的写法已属楷法。有些字,如第一行的“围晋阳城”四字已是纯粹的楷书体了。在南朝已普遍使用楷、行书体时,西北少数民族的边陲地区,仍使用这种带隷意的楷书是不奇怪的,从中亦能看到隷书向楷书演变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