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又名《新妇地黄汤帖》。东晋·王献之书。唐人摹本。纸本,行草书。凡六行,共四十四字。高25.3cm。现藏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淳化秘阁法帖考正》着录。刻入《淳化阁帖》,刊于《雍睦堂法书》、日本《书道全集》(四)。
【集评】:
现代沈尹默《二王书法管窥》:“体多媚趣,妍润圆腴”,“世传《地黄汤帖》颇得子敬意趣,惟未得遒丽。”
【赏析】:
面对手迹不存,而是后人临摹且有前贤和当代大家称道的王献之草书《地黄汤帖》四十四字,反覆推求,确实得到敎益:
一、笔法由内敛渐入外展,体势由圆美丰腴,渐入纵放自如,直到任情而书,不拘一则。这正是献之不爲乃父笔致紧敛所约束而达到“体势风流”的一篇书证。
二、细推笔法:羲之的内擫法重骨气,比较谨严含蓄;献之的外拓法重筋骨,放纵意多。但两法的运用都源于雄劲的腕力。由倾向内擫笔法的“新妇服地黄汤”楷行六字看起,往下再看“似减,眠食未佳……”多字,可以从中体会到外拓法是基于内擫法的必然发展。二王父子笔法的联繫与区别,在此或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形象回答。
三、献之的字形与体态,圆美、流丽、开放,敢于抒发心性,追求自然,因而在一千五百年后的今天,仍能得到人们的喜爱和讚赏。这种“冥合天矩”的造诣,绝非偶然,不能简单地以“天才”作解释,而在于献之在艺术实践中揭示出书法“写心、写意、写志、写情”的艺术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