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传文

    史传文 :

以记录历史为主、多出自史官之手的叙事性散文。史,即历史典籍;传,即经之传,主要指《左传》。泛指先秦历史散文。

史籍随着文字的产生而产生,史传文是中国古代史官文化发达的产物和见证。《周礼·春官·大宗伯》说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左传·昭公十二年》说楚国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孔安国《尚书传序》:“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八卦之书,谓之《八索》;九州之志,谓之《九丘》。”《尚书·多士》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这些典册及春秋史官能见到的《三坟》《五典》等古书皆未流传下来。今天能看到的最早的文字是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不能算成熟的史传文,但也具备时间、人物、事件、结果等叙事要素。保存至今的先秦史传文献有《尚书》《逸周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

从记载内容来分,早期的史传文有记言、记事之分。《汉书·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尚书》是上古记言的史料汇编,流传至今的58篇中,28篇是可靠的,其他出自晋人之辑补。《逸周书》有些篇目原属于《尚书》类文献中的《周书》。《国语》和《战国策》分别是春秋、战国侧重记言的史传文的汇编。记事为主的是《春秋》,《孟子·离娄下》曰:“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刘知几《史通·六家篇》:“《春秋》家者,其先出于三代。”还说:“知《春秋》始作,与《尚书》同时。”《春秋》本是上古三代通行、东周列国通用的文本,今天见到的只是春秋时代鲁国《春秋》的一部分。《左传》记言、记事并重,代表着先秦史传文的最高水平。

从编撰体例来分,先秦史传文有编年、国别之分。《春秋》《左传》皆是“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的编年体之作,而《国语》《战国策》皆是按国别编排、汇辑的国别体。

先秦史传文本着惩恶劝善的目的,坚持“书法不隐”的实录原则,贯彻寓褒贬于叙事之中的“春秋笔法”,忠于历史,明辨是非,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体现着古代史官文化的传统和精神。同时又能采用文学的手法,用有趣的故事、生动的情节和合理的想象增加文学感染力,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既是历史杰作,同时也是文学典范。

为您推荐

论诗诗

论诗诗 : 即用诗歌的形式来品评诗人诗作,阐述诗歌理论。一般认为始自杜甫,其《戏为六绝句》和《解闷》中的一些篇章,开创了以绝句体组合论诗的形式。汉语本身的特点以及中国古代诗歌的发达,使得论诗诗这..

《文体明辨序说》

《文体明辨序说》 : 罗根泽据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抽辑而成,约44 000余字。徐师曾(1517~1580),字伯鲁,号鲁庵,江苏吴江(今江苏)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王世懋为其撰《徐鲁庵先生墓表》。著述丰杂,存有数..

《谈龙录》

《谈龙录》 : 赵执信(1662~1744)撰,1卷,4000余字。赵执信生平主要见于《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传》卷七一、《国朝名家诗钞小传》、汪由敦《文林郎前右春坊右赞善翰林院检讨赵先生执信墓志铭》等。《..

《渚山堂词话》

《文章辨体序说》

《文章辨体序说》 : 于北山据吴讷《文章辨体》序说抽辑而成,约24 000余字。吴讷(1369~1455),字敏德,号思庵,江苏常熟人。历授监察御史、南京右佥都御史、左副都御史等职,谥文恪,《明史》有传。著作存有《思..

乱 : 作为乐歌组成部分的“乱”,今存文献较早的见于《国语·鲁语下》载闵马父曰:“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其辑之乱曰:‘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 。’”韦昭注:“..

《老学庵诗话》

《老学庵诗话》 : 作者陆游(1125~1210),日本人近藤元粹辑,1卷。陆游有《老学庵笔记》10卷,记述时事制度、轶闻旧典等,亦间考诗文,颇有可观者。其中论诗者数十条,体现了陆游有关诗歌的见解,“亦可以补诗话之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