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诗三百”,并不称为《诗经》。《论语·季氏》记载孔子的话:“不学《诗》,无以言。”《墨子·公孟》记载了墨子的话:“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可见,当时的《诗》既能诵读又能歌唱,也证明春秋时代的《诗》就已配有固定的曲调,具有教化的作用。随着《诗》的经典化,战国时期,《诗》和“经”联系了起来。《庄子·天运》中记载,孔子“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此时,《诗》被视为儒家的经典,用以教育儒家弟子,但可以看到名称仍为《诗》。
到了汉代,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遵奉“孔子为万世师表,六经即万世教科书”(皮锡瑞《经学历史》)的观点。当时社会以经取士,读书人几乎都谙熟经典,朝廷议政也要处处引经据典,《诗》被视作“经”确立了崇高地位,《诗》也被称作《诗经》的名称。《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作品,作品的时间分布在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这些诗作生动地反映了周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表达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再现了周代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为15国风,是一些诸侯国和地区特有的民歌,共有160篇;《雅》为周王畿内的诗歌,分《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为宗庙祭祀的乐歌,而且演唱时配有舞蹈,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