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造情 :
为文造情指的是因过多地关注辞藻、声律等艺术形式而忽视了真挚情感的表达,或者华美的艺术形式遮蔽了情感。出自魏晋六朝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情采》篇。《情采》篇指出情感和辞采是文学作品的两个重要组成因素。情理要通过文辞表现出来,文辞要以情理为依托,情采并茂是诗文创作和诗文评价的审美理想。在此基础上刘勰批评了为文造情的不合理现象。刘勰举例说,辞赋家写辞赋,为了文采而造出感情,就是为文造情。他说:“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辞赋家心中并非有郁闷之情,却驰骋文章、夸饰文辞,用以沽名钓誉,这是为了写文章而造作情感。
为了辞藻而写的文章比较空虚,多是浮辞。这是魏晋六朝时期较为普遍的现象,因此表现真挚情感的作品日渐稀少,追逐艳丽文辞的作品越来越多,以致文辞不能表达内在情感。刘勰认为这样的文章是没有价值的。但在后世发展中,人们开始辩证认识为文造情的写作模式。如明代谢榛《四溟诗话》中就指出:“诗有辞前意、辞后意,唐人兼之,婉而有味,浑而无迹。”再如明末清初金圣叹点评水浒时就指出:“太史公一肚皮宿怨发挥出来”,这是“以文运事”,而施耐庵无此一肚皮宿怨,“只是饱暖无事,又值心闲,不免伸纸弄笔,寻个题目,写出自家许多锦心绣口”,这是因文生事。金圣叹以《水浒传》为例证明“以文运事”未必就不能写出好的作品。所以在批评为文造情的现象时,也应当认识到文学艺术有多个层面,那些没有从情感表达出发,但呈现了优美的艺术形式的作品也有其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