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 :
作者梁启超。戊戌政变后梁启超逃往日本,于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1898年12月23日)在横滨创办旬刊《清议报》。光绪二十六年(1900),《少年中国说》载于此刊第35册。署名任公。后收入《饮冰室文集》卷七,列于卷首。
《少年中国说》除篇末“作者附识”外,共10段。第1段引出“少年中国”,第2~3段以人之老少做铺垫,第4~9段从反正两方面阐述了国之老少,辨析了“古昔之中国”的名与实,区分了“朝”与“国”的内涵,揭露了当时中国“老”之现状,第10段进而论及“中国少年”。文章带有鲜明的进化论色彩,抒发了爱国热情与启蒙意志,表达了对清廷腐败的强烈愤慨、对进取精神的积极鼓吹、对中国式“玛志尼”的殷殷召唤、对未来中国的坚强信心。眼界开阔,襟怀坦荡,见解精妙,振聋发聩。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晚清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章之一。他自言“《少年中国说》《呵旁观者文》《过渡时代论》等,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此文看似“纵笔所之不检束”,但条理明晰,谨严周至,感情充沛;虽系政论文章,但深富文艺色彩,在逻辑推演中,不乏逼真生动之描摹;常以对仗、对比之手法入文,才气纵横,褒贬分明;广纳古今中外之故实,体现出渊博之学识;在畅达浅白的文言中夹入许多当时颇觉生硬、刺眼的外来语,以输入外国的新学理,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骈散相间,音韵铿锵,读来琅琅上口,催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