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治 :
江苏太仓人。出身书香寒门,光绪六年(1880),补博士弟子员。光绪八年,考中举人。光绪十年至十三年,在江阴南菁书院受业于东南经学大师黄元同和王先谦门下,从事训诂之学。光绪十八年中进士,任户部主事、商部左侍郎、农工商部署理尚书,前后12年。42岁丁忧,自后弃政而学。光绪三十三年(1907)八月,唐文治任上海实业学堂监督。1920年,唐文治创办无锡国学专修馆,任馆长。循文励行,弹智竭力,主校30余年。1954年,唐文治病逝于上海,终年89岁。
作为教育家,唐文治的办学思想是“尚实”。他以“求实学、务实业为鹄的”,办教育,建学校,必须“造就学成致用,振兴中国实业”的专门人才。唐文治十分重视国文教学,针对当时教育界强调“西学”而轻视国文的倾向,他在上海实业学堂增设国文科,并成立了国文研究会。在任无锡国学专修馆馆长时期,他虽双目失明,但仍亲自授课。教学上,他提出“厚植基础,博览专精”的原则,主张教古籍原书,使学生能掌握古典文献的基本知识。在学习方法上,他强调学生自学,学校一天只上4节课,其余时间让学生各就自己的爱好进行自学。由此,无锡国专培养了大批文史精英,贤才辈出。王遽常、唐兰、冯其庸、钱仲联等均出自唐门。
唐文治“于学无所不窥,于道则由程朱而上溯孔孟,于文则由韩欧而上步周秦”(陈柱《茹经堂文集序》)。而据其本人所云,无师名而为其所严事者,则为古文家桐城吴汝纶。唐文治于日本出访时与吴汝纶“不期而遇,至为欢洽,屡次相约夜谈,论古文源流”(唐文治《茹经先生自定义年谱》)。言谈之中,吴汝纶教授唐文治读古文之法、作文之法和应读之文。唐文治谨守其法,曾曰:“余受业镇洋王先生紫翔、定海黄先生元同、嘉兴沈先生子培外,平生景仰者惟先生一人而己。”(唐文治《茹经堂文集》)
唐文治除尽瘁于教育外,亦精研理学,著作等身,有《茹经堂文集》《国文经纬贯通大义》《国文阴阳刚柔大义》《茹经堂奏疏》等。上海交通大学于2005年出版了《唐文治文选》,整理收录了唐氏的日记、咨文、信件、奏折、书序等共190篇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