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翠 :
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其父为文学家陈栩。母朱恕,工书史,擅诗词,有《懒云楼诗词钞》。兄陈小蝶亦擅诗文、戏曲,可谓一门风雅。陈小翠天资奇慧,13岁时为诗,其父改窜数字,辄不满意,而自存原稿。17岁从山阴画家杨仕猷学画,擅长工笔仕女、花卉。26岁适汤彦耆,浙江省督军汤寿潜之长孙。27岁生一女,后离异。1934年于上海创女子书画会。1947年任上海无锡国专诗词教授。1958年受聘于上海中国画院为画师。1968年7月1日自杀而终。
1914年12月《女子世界》第1期曾刊登其照片,题名“十二龄女子陈翠娜”。1915年11月27日《礼拜六》第48期发表陈小翠小说《新妇化为犬》。1927年上海著易堂书局刊印《翠楼吟草》和《翠楼吟草二编》,收录陈小翠自13岁~26岁出阁之前的诗词曲及文章;《翠楼吟草三编》为1942年油印本。2001年,陈小翠之女汤翠雏、侄子陈克言重新编辑出版了《翠楼吟草全集》20卷,收录了陈小翠从1915年~1966年的诗、词、文、曲,各体俱备。此外,陈小翠还曾创作小说《疗妒针》《情天劫》《望夫楼》《薰莸录》《视听奇谈》等,翻译法国丁纳而夫人的小说《法兰西之魂》等。
现知陈小翠创作且存世的戏曲作品有6部,全部创作且刊行于陈小翠闺中时期。除《梦游月宫曲》以作者本人入戏,记录一个梦境的片段之外,其他5部剧作均有素材来源可寻:《除夕祭诗》写唐人贾岛除夕饮酒祭诗事;《黛玉葬花》写黛玉惜花、葬花、自伤身世事;《护花幡》据唐代志怪笔记改编,写谢惜红梦中受花仙之邀参加仙宴,并受托制作护花幡,以助花仙躲避封十八姨迫害事;《焚琴记》以民间流传的“火烧祆庙”故事为蓝本,演蜀帝公主与乳娘陈氏之子琴郎情缘幻灭事;《自由花》谱郑怜香为追求婚姻自由被骗而堕入烟花事,来源于近人笔记。《焚琴记》传奇和《自由花》杂剧表达作者对爱情和婚姻问题的思索,该题材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坛较为常见,但却是陈小翠戏曲中少见的直接表达对当下社会现象进行反思的剧作。《梦游月宫曲》《除夕祭诗》《黛玉葬花》和《护花幡》是4部单折杂剧,篇幅短小,剧情简单,却以梦、诗、花、仙等重要因素为媒介,表达了陈小翠在剧中的自我呈现。这些剧作就题材特点及所采用的体制形式来看,依然为传统的传奇、杂剧创作,但陈小翠通过笔下的戏曲角色表达了强调个性尊严,展现高情逸致的人格理想,并在剧中融入自己对清末民初转折时代的特殊感受,传达出新的时代精神,可谓日渐衰落的传奇杂剧创作在民国初年不容忽视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