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一同 :
江苏山阳(今淮安)人。清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屡赴礼部试,不第。林则徐任湖广总督,请他入幕,因亲老而未成行。又受曾国藩赏识。太平天国军兴,为清河县知县吴堂谋划,抗拒太平军,又向安徽巡抚江忠源提出先攻旁郡后打南京的战略,但他始终未为幕僚。曾应邀修《邳州志》。咸丰五年(1855)归馆吴城义塾。同治二年(1863)逝世。
鲁一同早岁师事潘德舆,精通经史,旁及百家。注重经世之学,好为激切之言。朱琦称其以古文家而兼诗人之雄。其持论以为“凡文章之道,贵于外闳而中实,中实由于积理,理充而纬以实事,则光彩日新。文无实事,斯为徒作。穷工极丽,犹虚车也”(周韶音《通甫诗存跋》)。所作能实践其言。其文“有经世综物之意”,“宏肆而谨严,演迤而峻峭,昌明洞达”,“识议绝人”(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考》)。毛岳生见其文,谓“七百年来患于柔, 惟此为能得刚之美”(《清史稿·文苑传三》)。如《胥吏论》《复潘四农书》《关忠节公家传》等,皆集中名篇。诗尤工,李慈铭谓其“浩荡之势,独来独往,固为偏师之雄矣”,“传之将来,足当诗史”(《越缦堂诗话》)。早岁所作《荒年谣》五首,描写道光年间民不聊生之灾象,“事皆征实,言通里俗”,令人触目惊心。
著有《通甫诗存》12卷,凡类稿文4卷、续编2卷,诗存2卷、诗存之余2卷。文有汤修序,诗有自序及周韶音跋。收文90余篇、诗480余首。周跋称:“诗四卷……于先生生平所作仅十分之二三,而少作之存盖寥寥焉。”“先生少时学识颇勤,四十以后,或经岁不作,或日得数篇,盖非中有所感,勃发不可已,则不事苦吟,虽或迫之,亦径谢去,其不苟如此。”《通甫诗存》有咸丰九年(1859)山阳鲁氏刊《鲁氏遗书》本。
《通父诗存》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