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议 : 又名“论义”。敦煌文学术语。指一种由表演双方围绕一个或多个命题,互相诘难,以问答形式进行的表演伎艺及其文学记录。源于战国时代纵横家的论辩之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汉代儒学以经师、都讲分司开解、立义进行讲经的制度则为其雏形。它同时又是西域佛教的一种宣教方式。晋释法显《法显传》“拘萨罗国舍卫城”条:“出祗洹东门,北行七十步,道西,佛昔共九六种外道论议,国王、大臣、居士、人民皆云集而听。”随着佛教流传,论议日渐世俗化、娱乐化,到隋唐时期遂成为一种和转变、说话、俗讲并列的讲唱艺术,保留在敦煌遗书中。唐郭湜《高力士外传》:“每日上皇(唐玄宗)与高公亲看扫除庭院,芟薙草木,或讲经、论议、转变、说话,虽不近文律,终冀悦圣情。”唐代的论议不仅是俗讲的一个组成部分(即采用法师与都讲相辩难的表演形式),而且独立成为僧与道、僧与俗、俗与俗共同进行的讲唱伎艺。它包括触发式、邀请式、擂台式等三种论辩形式,其进行程序则有击论议鼓、竖义(又称“发题”)、论难等项目,在寺院、宫廷、学堂、广场等各种场合进行。敦煌写本所保存的《茶酒论》、《晏子赋》、《孔子项託相问书》等,均是论议作品。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