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战守策

教战守策 : 散文篇名。宋苏轼作。见《苏东坡全集》。作于嘉祐六年(1061)。这年苏轼应制科,作《进策》二十五篇,包括《策略》、《策别》、《策断》三部分。本文为《策别》中的一篇,原题无“策”字,乃后人从总目所加。当时辽和西夏构成了宋王朝的主要边患,本文即针对这种形势提出了教民习武、以备战守的主张。文章一开始即点明当今之患,“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然后征引史实,作正反论证,说明教民习武的重要性。接着取譬设喻,以王公贵人“常苦于多疾”及农夫小民“未尝告病”的现象说明了逸与劳的不同作用,进一步论证了备战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国家面临辽、夏威胁的严峻局势,战乃势所必然,这就从现实的迫切性上强调了“教战守”的必要。至此,文章说理已透,然意犹未尽,再进一步具体陈述教战守的措施以及实施后的效果,使文章既具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此文切中时弊,说理透辟,足资警世。议论层层深入,援史设喻,正反论证,使文势纵横翩跹,引人入胜。明陈继儒评曰:“见析悬镜,机沛涌泉”;“而语语警策,可垂不朽之文。”(《苏长公合作》卷五引)

为您推荐

石钟山记

石钟山记 : 散文篇名。宋苏轼作。见《苏东坡全集》。元丰七年(1084)六月由黄州赴汝州途经江西湖口时作。石钟山位于鄱阳湖水入江之口。此文记载了他实地考察的经过,发现“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 散文篇名。宋苏轼作。见《东坡志林》。作于元丰六年(1083)。时苏轼贬居黄州(治所今湖北黄州)。文章仅八十五字,写十月十二日夜趁着月色来到承天寺,与同样贬居在此的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但..

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 : 散文篇名。宋苏轼作。见《苏东坡全集》。元丰五年(1082)作于黄州(治所今湖北黄州)。苏轼因“乌台诗案”在元丰三年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篇是他与友人月夜泛舟长江时的即景抒怀之作。文中的“赤壁”..

登西台恸哭记

蜃说

蜃说 : 散文篇名。宋林景熙作。见《霁山集》。约作于宋亡后十年。古人认为海市蜃楼乃蜃(蛟龙之类)吐气而成。本文记载了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暮春在仙口(今浙江平阳县东二十五里处)海滨所见到的海市奇观。..

黄州快哉亭记

黄州快哉亭记 : 散文篇名。宋苏辙作。见《栾城集》。作于元丰六年(1083)。时作者谪居筠州(治所今江西高安),苏轼贬于黄州(治所今湖北黄州)。文章从大江东流的浩瀚形势,引出同是谪居黄州的张梦得筑亭“以览观江..

指南录后序

指南录后序 : 散文篇名。宋文天祥作。见《文山先生全集》。作于景炎元年(1276)。是作者为其自编诗集《指南录》所写的第二篇序,故称“后序”。恭帝德祐元年(1275)元兵直逼临安,文天祥受命出使元营,被敌所拘,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