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罝》 :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毛诗序》说:“后妃之化也。《关雎》之化行,则莫不好德,贤人众多也。”即诗中主人公受到后妃行为的感化,于是喜欢道德修养,成为贤人。此写“赳赳武夫”和后妃相距甚远。兔罝是捕捉兔子的网,从歌咏对象兔罝来看,是对猎人的赞扬。认为虽然仅是在民间狩猎,但可以作国家栋梁之臣。
清人崔述《读风偶识》说:“余玩其词,似有惋惜之意……太平日久,上下恬熙,始不以进贤为事,是以世胄常蹑高位而寒畯苦无进身之阶。文士或间一遇时,而武夫尤难于逢世。是故诗人惜之曰:‘此林中之施兔罝者,其才智皆公侯之干城、公侯之腹心也。’惋惜之情,显然言外。”认为诗中的贤者本该为公侯所用而沦落民间。但论者主要依据《文选》刘良注桓温《荐谯元彦表》“兔罝绝响于林中”曰:“殷纣之贤人退处山林,网禽兽而食之”及《墨子·尚贤上》“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网之中,授之政,西土服”这样一些文献记录,认为诗中的武夫即是民间的狩猎者,施兔罝必然是民间的行为,依据并不充分。
古代有群体性质的田猎活动,《诗经·豳风·七月》有“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郑笺》曰:“其同者,君臣及民因习兵俱田也。”即早期的群体狩猎既有获取衣食的目的,也有习兵讲武的目的。一直延续到后来,《周礼·天官·冢宰》载兽人之职,谓:“掌罟田兽,辨其名物。冬献狼,夏献麋,春秋献兽物。时田,则守罟。”《周礼·夏官·司马》叙大司马中秋教治兵:“虞人莱所田之野,为表,百步则一,为三表,又五十步为一表。田之日,司马建旗于后表之中,群吏以旗物鼓铎镯铙,各帅其民而致。”这些虞人兽人都有为狩猎活动作准备,并参与狩猎活动的任务。汉赋中也有大量描写诸侯、天子狩猎活动的场景。
诗以“肃肃兔罝”开始,肃肃,《毛传》曰:“敬也。”以二词形容主人公工作的态度,然而从语意看,由《毛传》义引申则当是形容兔罝安排整齐的样子。次句用“椓之丁丁”,从听觉上叙说主人公的工作。第三句点明诗中的主人公“赳赳武夫”,“赳赳”为勇武之貌;“武夫”指设置兔罝的人。末句是对诗中主人公的评价,“公侯干城”一方面说明被歌唱者出自公侯门下,另一方面也肯定了他对于公侯的重要性。“干城”谓捍御者。
第二、三两章略不同,次句“施于中逵”“施于中林”亦写设置兔罝事,但从视觉着眼,“施”有安排布置之义。“中逵”“中林”,皆逵中、林中之倒语。《毛传》:“逵,九达之道。”两句说兔罝安排布置的位置得当周严。末句“公侯好仇”“公侯腹心”,义同首章,又略有区别。姚际恒《诗经通论》说:“‘干城’‘好仇’‘腹心’,人知一节深一节,然又非若他章同类例。”“章法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