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朝梁 :
江西铅山人。1894年入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海军技术,1892~1893年奉张之洞命到日本考察海军,归后为南琛、镜清等兵舰从官。1905年因人事关系兼体弱脱海军籍,任两江师范学堂和上江公学教习。公事之余,入震旦学院随马良学法文、拉丁文;随陈三立、严复学习诗、古文;曾想游学欧洲学习文学,因资金困乏不果。民国后历官教育部、内务部文职,晚年病孱戒诗学佛。直皖战争起,国事日非,病愈甚。1921年病逝。生平事迹见蒋维乔《胡诗庐传》、马良《诗庐记》、陈衡恪《诗庐诗钞序》。
民国初年,曾从事小说翻译与创作,与林纾合译、自译数种小说。如《云破月来缘》等分别连载刊发在1914年、1915年的《小说月报》上,其内容以言情为主;自译小说有《孤士影》等,自作小说刊行于《小说月报》有《情误》《药悔》《侠遇》《噩忏》《奇觌》《鹃哀》等。
酷嗜诗歌,征集并世名公士人、缁流女子及日本士人各写所作,出行必载以自随,居室四壁粘诗稿殆满,因自号“诗庐”。论诗持诗歌“退化”论,认为“大抵去古愈远,气息愈薄”。他以为学诗的途径是“惟有日取古人所效法者而效法之,以俟其工力之成熟”(胡朝梁《上散原师书》)。其诗歌内容总体上不过嗟穷叹老、写闷赋忧、赠达怀人、题图咏画、登山临水、生活琐记等,皆在平常琐碎之事中抒发自我的郁抑不平之气。如《夏日即事》《立春前夕独酌》《夏居漫兴》《对月》《避世》《除夕书感》《杂诗》《愁》《秋思》《除夕二首》《岁暮杂诗》等,名作如《岁暮杂感》其一,即通过黄犬的饥饿与花犬的饱食相对比,讽刺现实社会的喜新厌旧。
其诗歌艺术风格“冲淡傲兀,自足西江法嗣,而性情真挚在东野、后山之间”(李瑞清《诗庐诗钞》题词)。其诗以七律、五七言古体居多。其七律专学黄庭坚,陈三立评为“兀傲似涪翁效杜”。其七言律中二联,多用拗体,兀傲不调平仄。如《夏日即事》疏宕遒隽,神肖黄诗。不过其学黄诗仅得一体,格局尚未宏大,声调也多嘶哑低沉之病。古体平淡似梅宛陵,朴拙似陈后山,凄苦似孟东野。如《岁暮杂诗》其九,全诗无一奇字,也不用典,而将世间冷热悲欢之态表现得深沉郁苦,具有平淡拙朴的语言风格。但其作诗以惨淡经营著称,天才稍差,才学有所不足,未达典衍宏博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