诅 :

最原始、最常见的诅是口头诅咒,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泄愤怒、表达憎恨的一种方式。古人也利用诅辞的力量迫使他人守信,或者使他人相信自己。这种以守信为目的的诅,与盟誓现象相始终,盛行于春秋时期。《周礼·秋官·司盟》说“盟万民之犯命者,诅其不信者”,即针对“不信者”而举行的诅,要“诏明神”,要杀牲献神,还要制作诅辞。诅辞要刻写于玉石或竹帛上,埋入坎中,副本存于有司。

诅在春秋时期的政治、外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盟、誓一样,成为强权者巩固权势、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1965年,山西侯马遗址一〇五坑出土的墨色载书就是春秋末年“诅其不信者”的遗物,意思是“韩子”如果不诚心遵守宗盟,如果敢同中行寅等叛逆暗中往来,神灵将予以严厉惩罚。春秋列国外交中,诅也成为要挟他国的方式。如《左传·定公十年》夹谷之会齐鲁各自后加于载书的内容,都是对对方的诅咒、要挟,是诅辞。

诅辞通常使用一个或数个“而不(所不、所敢)……者,有如……”的假设复句构成。“而不……者”表示如果出现违背约定的情况,“有如……”表示将要受到的惩罚。即诅辞规定被诅者必须遵守或不能违背的事项,如果违背约定,将要承受来自神灵的惩罚,这也是诅辞的威力所在。诅辞是古代鬼神信仰的产物,有明显的恶意色彩,语气坚定,字里行间禁止、约束、威胁之意突出,简短有力,朴实率直,疾声厉色,借用鬼神的名义,颇有威慑力量。诅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常使用,之后其与盟、誓等文体一样,随着鬼神信仰的动摇而渐趋式微。

为您推荐

上博简《李颂》

上博简《李颂》 : 共3支简。完简长53厘米,书写字数57字。第一简的正面、背面都有文字。全篇共计172字。作者也许比屈原早。收在《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8册中,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11年8月出版。..

黄震遐

黄震遐 : 广东南海县人。中学时即从事创作。1930年5月投笔从戎,入中央军校教导团,参加了中原大战。战后与潘公展等提倡“民族主义文学”运动。1931年因在《前锋》月刊第5、7期分别发表中篇小说《陇海线..

程颂藩

程颂藩 : 湖南宁乡人,诗人程颂万从兄。清同治十二年(1873)拔贡,朝考一等第一,授户部七品小京官,分发户部江西司主事,旋升户部主事。早负才名,词翰流美,后乃潜心义理,自谓有得。与何维朴、梁鼎芬、陈曾寿等交..

中国屈原学会

祝 : 《礼记·郊特牲》存有一首相传是伊耆氏的蜡祭之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被视为“祝文之祖”。古人认为人神不能直接沟通,必须借助祝官,祝官通过祝辞向神表达,神灵才能感知。《周..

上博简《孔子诗论》

上博简《孔子诗论》 : 共29简,其中完整者仅1简,长55.5厘米。简长在50厘米以上者5简,40厘米以上者8简。其他简残损较多,共整理出约1006字。简文引述孔子论《诗经》的原话,作者应该是孔子弟子或再传弟子,写成..

黄秋耘

黄秋耘 : 1918年生于香港,原籍广东顺德。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国文系肄业,1938年在香港八路军办事处工作,曾任《青年知识》《大公报》《南方日报》等报刊编辑,1954年先任《文艺学习》编委,后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