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庚 :
原籍福州闽侯,生于北京,卒于北京。父林志钧(字宰平)精于佛理,长于书法,是知名学者。林庚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转入中文系。1933年毕业后留校,同时担任《文学季刊》编委。1934年起在北平民国学院等校兼课,讲授中国文学史。1937年到厦门大学任教,1947年返北平,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自1952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此外,还曾任北京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理事,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中国屈原研究会顾问,《文学遗产》编委,《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编委,《中国教育大词典》名誉顾问等职。
林庚最初诗作多为旧体诗词,后专注于新诗的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夜》出版于1931年夏。1932年秋天,又出版了诗集《春野与窗》。这两部诗集,构成林庚新诗创作最辉煌的黄金时期。随后又有《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诗集出版。60余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新诗形式建构的开拓,并通过对古代诗歌的研究和对中西文化、文字、语言的研究,提出节奏音组、半逗律、典型诗行等使语言诗化的理论依据。20世纪80年代出版了诗论《问路集》和新诗《林庚诗选》,90年代在《诗探索》中发表了《新诗断想》等文章,2000年又出版了随想诗集《空间的驰想》和论文集《新诗的格律与语言的诗化》。他的诗作和诗论对中国新诗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新诗,林庚主要致力于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和讲授。他以诗人的眼光来看中国文学发展的核心问题,探讨文学的内在精神力量。50年代初林庚标举的布衣感、寒士文学,以及在唐诗研究中提出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等,被学术界称许和沿用。他撰写的中国古典文学专著和整理的资料有《中国文学史》《诗人李白》《天问论笺》《唐诗综论》《中国文学简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西游记漫话》《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和《中国历代诗歌选》等。其中他对楚辞中最大的难题《天问》之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天问》是一部采用问话体裁的,以夏、商、周为中心的上古时代各民族争霸中原的兴衰史诗。《西游记漫话》及随后发表的《从水浒戏看〈水浒传〉》等对明清小说的研究也多有创新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