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平阳 :
云南昭通人。1985年毕业于云南昭通师专中文系。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曾获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诗歌奖等奖项。著有诗集《雷平阳诗选》《云南记》《基诺山》《山水课》《出云南记》《悬崖上的沉默》《大江东去帖》《天上的日子》《我住在大海上》等,散文集《风中的群山》《普洱茶记》《像袋鼠一样奔跑》《云南黄昏的秩序》《天上攸乐》《我的云南血统》《黄昏记》《雷平阳散文选集》《旧山水》《在云南》《乌蒙山记》等。
雷平阳的诗辨识度很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①奇诡的边地想象。作为土生土长的云南诗人,雷平阳自命“狂热信仰太阳和山水”,执着于以诗人之心重新发现西南边陲独特的山水和人文意象。澜沧江、怒江、金沙江、红河、昭鲁大河等河流,高黎贡山、哀牢山、基诺山、乌蒙山、佤山等山脉,以及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在诗人笔下,不仅构成一个富于地域色彩的抒情背景,更在精心营造的情境结构中流露出某种超现实甚至是魔幻的意味。②突出的叙事性话语策略。雷平阳在诗中大量运用叙事性话语,如《杀狗的过程》《狱中捕鼠记》《八哥提问记》《少年筑墙记》《春风咒》《昭鲁大河记》《大江东去帖》《祭父帖》《渡口》等。不同于叙事性在小说等文类中所占据的主体地位,雷平阳采取一种零度叙述的方式,为表现抒情主题的需要而服务。在他带有显著叙事性色彩的诗中,虚构人物往往有一个真实而具体的姓名,如张天寿、李家柱、仇海明、薛笑非、徐牛等。对这些卑微而倔强的底层小人物和他们坎坷命运的叙述,既是对叙事性的一种强化,也呼应了雷平阳诗中“肉身和精神的双重卑贱”重要思想主题。③自觉的诗歌形式探索。他对于自由诗形式的娴熟运用,不仅展示了自身不断的诗艺探索,也展现了当代汉语诗歌开阔的艺术表现空间。跨行技巧和长诗体式是雷平阳的自由诗写作的两个重要特点。前者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在抒情节奏和叙事流畅性之间找到某种平衡,后者则为某个复杂主题的抒写提供大体量的形式支撑。
雷平阳的诗歌写作为当代汉语诗歌贡献了许多优秀文本,有力地推动了当代汉语诗歌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