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阿培聪坡坡》 :
流传于云南红河南岸哀牢山地区。1986年云南民族出版社以哈尼文汉文对照本形式出版。演唱者朱小和,整理翻译者史军超、卢朝贵、段贶乐、杨叔孔。全诗共5500行,系统地叙述了哈尼族诞生、发展、迁徙、定居的历程,各迁居地的生产、生活、社会状况以及与其他民族的关系和各次重大征战等。全诗分为7章,从远古开始叙述:天神杀神牛造天地,用牛骨造成“虎尼虎那”高山,虎尼虎那大水里生出了人种。繁衍到了第23代,塔婆生出了世人。他们学会了采摘果子、制作树叶衣、说话、用火、渔猎。但由于食物逐渐短缺、瘟疫流行、用火不慎烧毁家园,以及与其他民族的矛盾等原因,一次次被迫南迁,最后定居在云南哀牢山腹地。在大迁移的过程中,哈尼人的祖先学会了畜牧、耕种,商业贸易随着生产的发展也开展起来。多次重建家园,形成了建寨制度和祭寨神的规矩。以后又出现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社会制度。在同外族的战争中发明“火牛火羊阵”,制作出能打仗的木人。长诗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如生养了七十七种人的老祖母塔婆,驯养野生动物发明原始畜牧业的遮姒,首创农耕稻作的遮努,在“惹罗普楚”创造定居礼仪的政教合一的领袖西斗,在“诺马阿美”与“腊伯”斗志拼力的乌木扎纳,在谷哈密查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以大智大勇挽狂澜于既倒的大头人纳索的妻子戚姒扎密等。长诗内容广泛、生动,反映了哈尼族人民勇敢、勤劳、善良,以及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是南方民族迁徙史诗的代表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