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杂记》 :
方苞撰。康熙五十年(1711)十月,方苞因牵连“戴名世《南山集》”案,先被拘入江宁县狱,后又转押于京城刑部监狱。两年后,获释出狱,入旗籍,以布衣身份入直南书房。本文就是写他在京师狱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从而揭露了刑部监狱的阴森黑暗以及大小官吏贪赃枉法的种种罪恶行径,具有较强的社会现实意义。
文章虽以“杂记”名篇,实则“杂”而有序,散中见整,主旨明晰,层次厘然。全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自开头至“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主要叙述刑部狱中瘟疫流行的情形,并揭露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第二部分,自“余曰”至“于是乎书”,讲述狱中关押囚犯众多的原因,并揭露监狱官吏敲诈犯人钱财的罪恶现象;第三部分,自“凡死刑狱上”至“信夫”,叙述行刑者、主缚者、主梏扑者贪财无厌,敲诈犯人极尽凶残之能事;第四部分,自“部中老胥”至“众皆以为冥谪云”,写胥吏、主谳者目无法纪,为所欲为的无耻行为;第五部分,自“凡杀人”至结尾,写狱中官吏与罪犯“奸民”相互勾结,枉法受贿,以监狱为牟利乐园。
本文在写作艺术上颇有特色,主要表现在:①缘事立义,以事实取胜。文章详细叙述了刑部监狱的丑恶与黑暗,从而揭露了清王朝司法制度的腐败与失效。作者在叙述和描写过程中很少议论,而是让事实说话,且尽量令全文处处确凿可信,从而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震撼力。②谋篇布局,井然有序。文中所记,涉及刑部监狱的各个方面,所写人物较多,形形色色,身份也各不相同;所记事件繁多,性质不一。作者能围绕中心,裁剪材料,将纷繁的头绪和曲折的过程,写得十分清晰晓畅,条理分明,形成严谨的内在结构。③语言雅洁精炼,不蔓不枝,多用散句,质而不俚,淡而不枯。如“奸民久于狱,与胥卒表里,颇有奇羡”句,将奸民勾结胥吏、狱卒牟利于狱中的丑恶行径精炼地表现出来。
总体来看,这篇文章实践了方苞提出的“义法”说,做到了“言有物”与“言有序”的统一,是桐城派文章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