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游国恩)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 :

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主编。游国恩(1899~1978),字泽承。江西临川人。1920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预科,后升本科,毕业后回乡任中学教师。后任武汉大学讲师,山东大学、华中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教授。著有《先秦文学》《离骚纂义》《中国文学史纲要》等。王起(1906~1996),字季思,笔名小米、在陈等。浙江永嘉人。1925年考入东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教中学。抗战爆发,投身抗日救亡。后任教浙江大学、中山大学。著有《西厢五剧注》《桃花扇注》《中国戏曲选》等。萧涤非(1906~1991),原名忠临。江西临川人。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1930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先后任教西南联大、山东大学。著有《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杜甫研究》《皮子文薮》(点校)等。季镇淮(1913~1997),字子韦,一名正怀,字来之。江苏淮安人。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入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后曾任教中学。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任教。著有《历代诗歌选》《司马迁》《闻朱年谱》等。费振刚(1935~ ),辽宁辽阳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曾任中文系主任。有《全汉赋校注》(合著)等。

1961年,为满足教学与学科建设的需要,中宣部、高教部联合召开高等院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会议,开始实行大规模的文科教材编著的计划。《中国文学史》即为教材编选计划会议上确定编写的教材,并指定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任主编。此外,参加编撰者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学院、中山大学中文系的中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本书内容上参考了参加编写的部分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于1963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全书以历史时代为序,从上古战国至近代文学共分9编。每编除有“概论”论述社会文学发展情况外,又分若干章节按不同文体加以具体阐述,编后有小结概括总结主要内容。在各章节内容的安排上采取“少而精”“点面结合”的原则,条理清楚,纲目分明,具有简明性和实用性,利于教学。此教材系统地呈现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脉络,“努力依照各个时代文学发展的实际状况勾画出它们的面貌,同时还注意到各种文学形式的发展和相互影响,以及它们的源流演变”(《中国文学史》出版说明)。注意从社会经济、政治、宗教、哲学、民间创作等多角度研究文学的发展,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论作家、作品,知人论世。给学生提供了“比较正确系统的文学史知识和正确的历史观”(出版说明)。虽然这部教材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政治色彩较为突出,而且对作品的评析未能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着眼,对文学内部规律的探讨也不够深入,但它仍以其科学性和系统性为中国文学史的教学和学科建设作出了贡献。成为20世纪初高等院校设立中国文学史课程以来发行量最多、影响最大的一部教材。

为您推荐

《中国文学史略》

《中国文学史略》 : 胡怀琛(1886~1938),原名有怀,字季仁,后改寄尘。安徽泾县人。清宣统元年(1909)任《神州日报》编辑,后协助柳亚子编《警报》,加入南社,任《太平洋日报》编辑。民国五年(1916)任京奉铁路编译局科..

《莎菲女士的日记》

《莎菲女士的日记》 : 作者丁玲。1928年2月发表于《小说月报》第19卷第2号,同年收录于10月开明书店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后编入《丁玲全集》第3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小说以莎菲从..

《中国现代文学史略》

《中国现代文学史略》 : 丁易(1913~1954),原名叶鼎彝、叶丁易。安徽桐城人。1934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1936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散文。抗日战争期间,在成都任全国文协成都分会常务理事,后任重庆《..

《古文词学史》

《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 : 作者张爱玲。连载于1943年9月、10月出版的上海《杂志》月刊第11卷6期、7期,后收入张爱玲小说集《传奇》,1944年8月由上海杂志社初版。1944年由张爱玲本人改编为四幕八场同名话剧在上海..

《词曲史》

《词曲史》 : 王易(1889~1956),字晓湘,号简庵。江西南昌人。京师大学堂文科毕业。先后执教于江西心远大学、南京东南大学(后为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复旦大学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文史馆馆员。著..

《现代中国文学史长编》

《现代中国文学史长编》 : 钱基博(1887~1957),字子泉,别号潜庐。江苏无锡人。文学史家、教育家。1913年起在无锡、上海、北京、南京等地任教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先后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