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襟 :
主要指文学家的怀抱和情操,强调其宽广与高尚。涉及人的识见和道德修养,与人的高远、悲悯的情怀相关。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说:“李太白云:‘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杜子美云:‘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二公所以为诗人冠冕者,胸襟阔大故也。此皆自然流出,不假安排。”李白与杜甫胸襟宽广,他们的诗作是他们胸襟的自然流露。胸襟是诗人作诗的基础。叶燮《原诗》内篇下说,“我谓作诗者,亦必先有诗之基焉。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后可能载其性情、智慧、聪明、才辩以出,随遇发生,随生即盛”,“千古诗人推杜甫……皆因甫有其胸襟以为基”,胸襟宽广是人品的标志。
古人认为,有胸襟的人,人品高,其作品格调才能高。叶燮的两个学生薛雪和沈德潜分别进一步阐释了叶燮的胸襟观。薛雪《一瓢诗话》说:“作诗必先有诗之基。基即人之胸襟是也。”“诗文与书法一理,具得胸襟,人品必高。人品既高,其一謦一欬,一挥一洒,必有过人处,享不磨之名。”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古来可语此者,屈大夫以下数人而已。”反映了崇雅尚正的诗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