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故论衡》

    《国故论衡》 :

章太炎(1869~1936)著,1910年出版于日本。共3卷,上卷论小学(语言文字学),中卷论文学,下卷论诸子学(哲学)。

在小学研究方面,章太炎总结清代学者的成果,主张形、声、义结合,而尤重声韵。他制作成均图,把古声母确定为五类二十一纽,创造性地提出“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把古韵母定为二十三部,并用汉字标注古音的音值。把二十三部分为阴阳两类,并描述了韵部之间的对转、旁转等流转关系。从形式上看,各韵部之间的流转几乎无所不转,但实际上章太炎是用通转这一现象说明语言文字之间已经存在的转注、假借和孳乳等现象,并没有取消不同韵部之间的界限。章太炎发展了清代学者音近义同、因声求义的思想,认为转注、假借是以语音为基础的为文字孳乳途径。关于语言的产生,章太炎认为音、义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而不是随意的。

在文学方面,章太炎采取了极端宽泛的文学观念,包括一切由文字写成的东西,就连无句读的地图都属于文。章太炎从语言文字角度考察文的历史内涵可谓精审,但这种文学观念是倒退的、不科学的。他不仅反对“有韵为文,无韵为笔”的文笔说,也反对以情感为本质特征的新文学观念。因此,他所论的文学包括了传统的经以及经的注释——“解”“诂”等,而纯文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中涉及到文体的发展衍变,如论、诗、赋、箴、铭以及伤辞、诔、颂等哀祭文体。对于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文体:诗和文,章太炎推尊魏晋,贬低唐宋。在创作上,他主张诗主性情而文(论)主名理。

诸子学方面,章太炎从达、类、私三个角度考察了儒的涵义。诸子当中,他最推崇老子和庄子,认为老子是诸子思想的源头,而儒法之流是对老子思想的片面发展。他肯定老子不尚贤的主张,认为其本质上与墨子的尚贤是一致的。对于老子的愚民思想,他认为老子恰恰是为了揭露权术。在逻辑学上,他结合佛学和西方逻辑学分析了名家、荀子、墨子的逻辑思想。在人性论上,他用唯识宗理论中的如来藏八识解释了历史上关于人性善恶的争论。

《国故论衡》有收入《章氏丛书》第13~15册本,1940年华西大学国学丛书本《国故论衡疏证》等版本。

为您推荐

梁实秋

梁实秋 : 生于北京,卒于台北。原籍浙江杭县(今余杭)。本名治华,字实秋,曾用笔名秋郎、子佳等。1915年夏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1年3月与同学顾毓琇、张忠绂、翟桓等组织“小说研究社”,并开始新诗写作。19..

《宋元戏曲考》

《宋元戏曲考》 : 王国维(1877~1927)著,成书于1912年,为中国第一部戏曲史。主要有上古至五代的戏剧,宋代滑稽戏、小说杂戏、乐曲、官本杂剧段数,金院本名目,古剧结构,元杂剧渊源,元剧时地、存亡、结构、文章,元..

意格

意格 : 主要指文学艺术作品所体现的意蕴的层次、风格和具体表达方式。意是表达的内容,格则通过表达的方式得以呈现。优秀诗人往往重视炼意,重视诗歌格调的雅正,合二为一,即是重视意格。最早是托名唐白居..

胸襟

兴会神到

兴会神到 : 指作家在创作体验中即景会心,物象与主体的心灵猝然相会、以神相遇的情形。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主体由兴会而至神来,于是有神来之笔。从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开始,兴会被用于文学批评,如“灵..

朴拙

朴拙 : 指淳朴敦厚的真情实感和率真自然的本色风格,避免流于油滑和矫揉造作。朴指质朴、朴素,拙指未经雕琢。朴拙是相对于工巧而言,不巧而拙,不华而朴。源于道家,《老子》谓“大巧若拙”“见素抱朴”,《庄..

《战国策》

《战国策》 : 1940年4月1日在昆明创刊,云南大学政治系战国策编辑部编辑,《战国策》发行部发行。林同济、雷海宗、陈铨等编辑,32开本。初为半月刊,1941年1月出版第15、16期合刊后一度停刊,同年7月复刊,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