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我军 :
原籍福建南靖。生于台湾台北县板桥镇(现为台湾板桥区),卒于台北。1921年到厦门协助创设新高银行支店,接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熏陶,改名张我军。1923年在上海参加台湾学生反日组织上海台湾青年会。1924年在国立北京师范大学夜间部学习,开始在《台湾民报》、北京《晨报》副刊发表新诗。并在《台湾民报》发表一系列杂文,首次把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薪火传到台湾,被称为“高举五四火炬回台的先觉者”。1924年10月,张我军返回台湾,担任《台湾民报》汉文编辑,发表了大量杂文、诗歌和小说。他的杂文集中讨伐旧文学、旧道德,引发新旧文学之争。同时也着手新文学理论的建设,深入阐述了台湾新文学的属性、文学的内容与形式、语言建设、东西文化关系等问题,并在《文学革命运动以来》中公开提出“台湾的文学乃中国文学的一支流”的主张。
1925年张我军在台北自费出版诗集《乱都之恋》,这是台湾新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新诗集,由此引发了台湾的白话文运动以及诗体的解放。他的小说作品不多,主旨多在揭露与批判黑暗时代,开创了台湾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
1929年张我军从国立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先后在国立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等从事日语教学,并翻译了许多日本文学作品。在北京时受到周作人的指导和提携,1937年后相继在北京大学文学院日本文学系、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系担任教授,并于1942、1943年以中国华北作家代表身份参加第一、二届“大东亚文学者大会”,战后曾被质疑为汉奸。1946年返回台湾后,基本中断了文学创作活动,只留下一些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