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敦复 :
江苏宝山(今属上海)人。早慧,有“神童”之称,屡应县试不利,出游南北。为人性情傲慢,喜臧否人事,江淮人士目之为“怪虫”。道光壬寅、癸卯间(1842~1843),因得罪知县刘光斗、总督牛鉴,易服为僧,作《祭发文》,惊世骇俗。后还俗,复应试为“诸生”,世称“江南才子”。太平天国时期与王韬谋划响应,“尝以策干杨秀清,不能用”。太平军退,复为僧,法名昙隐大师,筑庵沪上。于同治六年(1867),潦倒而卒。
少年填词,初喜迦陵,从南宋,“余少年填词,喜豪放”,后因言,“绝不填词者十余年”(《芬陀利室词话》)。中年结识词人王润,复操笔填词,转而推重常州词派“意内言外”的词学理论,主张论词以“有厚入无间”为主旨,发展了常州词派“寄托”的理论主张。蒋敦复借鉴常、浙两派词风,融一己之襟抱,自铸面目,其词作内容丰富,绮丽清淑、豪放缠绵兼而有之,多呈现出志郁幽愤的风格。如“痛哭平生才子泪,此泪除卿安有?”(〔百字令〕《经阮嗣宗墓下作》)、“断魂招,惟有桐心不死,桐尾先焦。”(《高山流水》)均以沉郁悲愤的笔调展现出晚清社会转型期间才子文士的心理体验。王润在《芬陀利室词序》中评价其词“哀感顽艳,凄入心脾,亦由其流离世故,自伤情多也”。
著有《芬陀利室词》,含《绿箫词》《碧田词》《红衲词》《青瑟词》《白华词》《拈花词》各1卷,皆为道光二十一年(1841)至咸丰三年(1853)期间所作,其太平天国期间词作皆不得见。有《芬陀利室词话》3卷,二者合刊于其《啸古堂诗文集》后。《清名家词》收其词集。另有《宫调谱》3卷,于词调多所订正。译著以《大英国志》最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