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春霖 :
江苏江阴人,寄籍大兴(今属北京市)。幼随父蒋尊典,在荆门知州任所读书。赋诗黄鹤楼,有“乳虎”之称。父殁,家业中落,奉母游京师,屡试不第。清咸丰元年(1851),署富安场盐大使。七年,以母逝去官,移家东台县。十年,先后入乔松年、金安清幕。后又做过六七年的小盐官。同治七年(1868)卒。
早岁工诗,风格近李商隐。中年,将诗稿悉行焚毁,专力填词。生活在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及太平天国动乱时期,流离江北,穷居下僚,以其一生艰苦备尝,发而为词。其词历叙时事,抒发陵谷变迁的感伤离乱之感,折射出时代的剧变,可说是清代咸、同年间真实的历史图卷。忧世伤乱是其经常吟咏的主题。咏时世之作如〔台城路〕“惊飞燕子魂无定”、〔木兰花慢〕“破惊涛一叶”、〔水龙吟〕《癸丑除夕》等,多表现出对民生的忧患、对社稷的关怀,抒发了太平天国时期文人在战争荡涤下的流离失落之感。最擅长抒写下层文人的凄寒心态和愁苦之情。所作词如〔卜算子〕“燕子不曾来”、〔虞美人〕“水晶帘卷澄浓雾”等,多抒写仕途坎坷、穷愁潦倒的身世情怀,悲恻抑郁。蒋春霖词作虽有寒苦韵味但并不酸涩局促,如其〔台城路〕《易州寄高寄泉》词中“雪拥惊沙,星寒大野,马足关河同贱”句,境界高远挺拔。
在艺术上,不囿于清代浙派和常州派的樊篱,集北宋之婉约与南宋之清空于一身。他的词工于造境,沉郁凄婉,注意炼字,讲究律度,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谭献称其为“倚声家老杜”,认为他在清代200年中可与纳兰性德、项廷纪“分鼎三足”。吴梅更认为“有清一代,以水云为冠”。
由于喜好纳兰性德的《饮水词》和项廷纪的《忆云词》,因自署水云楼,并用以名其词集。《水云楼词》咸丰十一年(1861)刻于东台。卒后,其友于汉卿刻《补遗》1卷。1933年《词学季刊》创刊号又发表其未刻词9首。蒋春霖词今存约170首。诗百余首,由金武祥刻入《粟香室丛书》,题为《水云楼剩稿》;又由缪荃孙刻入《云自在龛丛书》,题为《水云楼诗剩稿》。冯其庸编《水云楼诗词辑校》收罗较为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