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祈

    唐祈 :

江苏苏州人。少年时代受母亲影响,热爱诗歌。1933年就读于南昌私立豫章中学,后在豫章中学读高中,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阅读拜伦、雪莱及何其芳、卞之琳等人的诗歌。抗日战争爆发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迁往兰州,考入甘肃学院文史系,结识陈敬容、沙蕾夫妇。之后考入西北联大文学院历史学系。就读期间,对法国象征主义和德国浪漫美学产生兴趣,曾参加抗日戏剧运动,成为西北联大话剧社社长。1942年西北联大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43年任教于兰州工业专科学校,因从事进步戏剧运动,在《现代诗坛》发表新诗等活动,遭到国民党的通缉,辗转于成都、重庆等地。

1945~1947年在重庆生活,结识何其芳、力扬等人,参加了中华剧艺社,在何其芳指导下进行民主话剧运动。他还参加了“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及反饥饿反迫害大游行、悼念闻一多等活动,并在《新华日报·副刊》《诗创造》等刊物上发表了《雾》《严肃的时辰》《老妓女》《女犯监狱》等诗。这些诗作以歌颂进步、鞭挞黑暗为主,表现出呼唤民主与解放的内心情感。1947年到上海,与陈敬容、曹辛之、辛笛、唐湜等人创办《中国新诗》,并写下了代表作——长诗《时间与旗》。郑敏曾称《时间与旗》是“1948年中国历史的记录”(《唐祈诗选·序》)。该诗运用象征手法表现出了20世纪40年代冷酷、严峻、复杂的社会现实,同时又对未来葆有希望。诗人立足于上海的社会现实,将上海作为观察旧中国的“窗口”,以“全息摄影”式手法对旧中国进行了自我的审视,做到了宏观鸟瞰式写作与微观白描式写作的结合。唐祈在20世纪40年代的诗歌写作熔铸了他的内心感受与艺术良知,用敏锐而准确的捕捉力和真挚沉着的情感,“为中国现代史画下了一幅幅的版画”(《唐祈诗选·序》)。1948年,第一本诗集《诗第一册》由上海星群出版社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来到北京,先后担任《人民文学》《诗刊》的编辑。1958年被下放至北大荒,在严寒和孤独中写下了《北大荒短笛》组诗,以滴血的疼痛和自我的忠诚抒写着发自内心的苦痛。1961年回到中国作家协会。1964年又被下放至江西崇义县,从事教书和编选诗集等工作,直到1978年重回中国作协,其间并未发表诗作。1978年,悼念诗人何其芳的诗歌《悲哀》发表于《诗刊》。1979年重回西北高原,先后任教于甘肃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学院等,在课余时间探索西北十四行诗的写作。此时的诗歌尽管因表达形式的欠缺而显得空洞与浮夸,但仍有许多诗作步入了写作的新境界,如《路过阳关》《猎手》《石榴》等,部分诗作收入诗集《唐祈诗选》(1990)。唐祈在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牧归》《天山情歌》《阿丽库依》《红柳》等诗,以书写西北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情为主,通过独特抒情话语的选用,使得客观自然物具有了主观情感,表现出浑厚的生命关怀。

1978年以来,诗歌和评论文章收录于《中国新文艺大系·诗歌集》《中国新文艺大系·理论集》等中,出版诗集《九叶集》(与辛笛、陈敬容等合著,1981),主编有《中国现代新诗选(1917-1949)》(上下册)、《中华民族风俗辞典》(1988)、《中国新诗名篇鉴赏辞典》(1990)、《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辞典》(1990)等。2010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海上文学百家文库·杭约赫、陈敬容、唐祈、唐湜卷》,收录唐祈的诗歌32首,组诗6首及文选4篇。

为您推荐

曹振镛

曹振镛 : 安徽歙县(今属黄山市)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加太傅,谥文正。曹振镛性谦谨,不炫己损人。历事乾隆(1736~1796)、嘉庆(1796~1820)、道光(1821~1850)三朝,深受朝..

闻山

闻山 : 广东茂名人。幼年曾师从书法名家朱振基。中学就读于高州中学,期间参加了抗日救亡宣传工作,以文艺作为战斗的武器。1943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大学期间参加了以闻一多为导师的西南联合大学新..

《上海游骖录》

《上海游骖录》 : 10回。吴沃尧著,署我佛山人撰。光绪三十三年(1907)二月至四月《月月小说》第6号~第8号刊载,共10回。三十四年七月,上海群学图书社出版单行本,收入此社刊印之《说部丛书》,宣统元年(1909)此社..

《文明小史》

覃子豪

覃子豪 : 四川广汉人。卒于台湾。自幼热爱诗歌,最喜爱李白。中学在成都就读,性情豪迈,痛恨四川军阀,同情人民苦难。1932年赴北平,在中法大学孔德学院读书,接触法国十九世纪浪漫派诗歌和象征主义诗人的作品..

《野草》

《野草》 : 作者鲁迅。收鲁迅1924~1926年所作散文诗23篇,均发表于文学周刊《语丝》,外加1927年作《题辞》1篇。1927年7月北新书局初版,列入《乌合丛书》。1931年由冯余声翻译成英文,鲁迅为之作序。1974 年..

孙望

孙望 : 江苏常熟人。卒于南京。出身书香世家。先后在常熟、上海、苏州、南京等地读完小学、中学。在南京中学读书时,受国文教师汪静之的影响,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在报刊上发表新诗、短篇小说等。1932年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