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子豪 :
四川广汉人。卒于台湾。自幼热爱诗歌,最喜爱李白。中学在成都就读,性情豪迈,痛恨四川军阀,同情人民苦难。1932年赴北平,在中法大学孔德学院读书,接触法国十九世纪浪漫派诗歌和象征主义诗人的作品。期间,与同学朱颜、贾芝、沈毅、周麟结成诗社,出版诗歌合集《剪影集》。1935年赴日本,在东京中央大学法科留学,其间投身留日进步学生文化政治活动,结识诗人郭沫若,并与雷石榆、林林、柳倩、王亚平等人提倡新诗歌运动。此时期的诗作表现出对生命的执着追求,风格明朗,现实感强烈。抗战爆发前夕回到上海,投身进步文化活动。1938年担任《扫荡简报》编辑,创办《东方周报》报刊,积极宣传抗战,倡导新诗歌运动。
1947年定居台湾,创办《新诗周刊》。1954年,与余光中等人组织成立“蓝星诗社”,担任社长,主编《蓝星诗周刊》《蓝星诗季刊》等。旅居台湾时的诗作与早期的明显不同,风格低沉,陷入对人生的惶惑与虚空的思考,由积极的浪漫主义走向象征主义、神秘主义。出版诗集《自由的旗》(1939)、《海洋诗抄》(1953)、《向日葵》(1955)、《画廊》(1962)等。除诗歌创作外,在诗歌评论方面也有成就,著有诗论集《论现代诗》(1960)、《诗的表现方法》(1967)等。1965年,全三册的《覃子豪全集》由台北市覃子豪全集出版委员会开始出版,至1974年出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