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不作

    述而不作 :

原为孔子对自己政治思想、学说渊源及治学方式的总结,语出《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孔子时代官师一体,还没有私人著述之事,故“述而不作”原本是针对先王礼乐制度而言的。“述”,在先秦语境中意为“循”,即遵循、继承先王的意思。“作”,即创始、制作,同《乐记》中“作者之谓圣”之“作”,孔颖达《礼记正义》:“圣则尧舜禹汤是也。”在孔子的时代,只有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样的圣王才有资格称得上是“作”,因为“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中庸》),孔子有德无位,不能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一样制作礼乐从而开创新一代,他只能继承历代圣王的礼乐成果,故谓“述而不作”。

但历代圣王的政教实践、礼乐成果皆凝萃于六经之中,孔子的“述”具体落实在对六经的整理、阐述活动中。特别是战国诸子百家兴起,私家著述愈来愈盛,人们把“述而不作”渐渐解释成对六经的阐述与创作。如朱熹说:“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论语集注》)“述而不作”作为后人眼中孔子的治学方式而成为一种范式,成为古人颇为推崇的治学、著述方式。

朱熹评价孔子说:“夫子盖集群圣之大成而折中之,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论语集注》)“述而不作”表面上指阐述古人的经典而自己不创作,实际上是述中有作、又述又作,其作为传统治学和“立言”方式,在中国学术史上影响深远。

为您推荐

杨圻

杨圻 : 江苏常熟人。少年时与汪荣宝、何震彝、翁之润“皆以名公子擅文章,号江南四公子”(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其父杨崇伊曾疏劾文廷式,又上疏讦告谭嗣同欲兵围颐和园,为戊戌党人之死敌。18岁娶李..

许承尧

许承尧 : 安徽歙县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翌年春试,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许承尧参与其事。三十年成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改庶吉士。次年回乡,任新安中学堂和紫阳师范学堂两校监督。继与陈去病、黄宾..

《诗》型美

《诗》型美 : 袁行霈在《论屈原诗歌的艺术美》一文中提出,指《诗经》中以《国风》及《小雅》为代表的诗歌在形式体裁、语言风格、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形成的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诗经》中的作..

地籁

丘逢甲

丘逢甲 : 中国台湾彰化人。祖籍广东镇平(今广东蕉岭)。清光绪三年(1877)应台南府童子试,得闽抚丁日昌赏识,擢为全台第一。十四年赴福州应乡试,中举。十五年成进士,授工部主事。无意仕进,返回台湾,先后主讲台中..

歌诗必类

歌诗必类 : “歌诗必类”要求所赋之诗一定要与本人身份地位及场合环境相符,要恰当表达心意。语出《左传·襄公十六年》,晋平公即位不久,在湨梁(今河南济源县西)举行诸侯之会,宴于温(今济源县西南),使各国大夫..

人籁

人籁 : 语出《庄子·齐物论》:“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庄子在这里首次提出“三籁”的概念,“人籁”和“地籁”是作为“天籁”的参照而提出的。“天籁”比喻无声无形而无处不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