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朴 :
安徽桐城麻溪(今属枞阳县)人。祖父姚莹,广西按察使。父姚濬昌,湖北竹山县令。姚永朴同母兄弟三人:长为永楷,季为永概,永朴居仲。桐城姚氏世代书香,代有文学大家。姚永朴幼秉庭训,聪颖过人,刻苦自励于学。13岁便通读十三经,16岁补学官弟子,清光绪二十年(1894)考中顺天乡试举人。之后屡试不中,便客居湖口、旅顺、天津等地以授经谋生,并先后师事方宗诚、张裕钊、萧穆以及吴汝纶。二十六年,父亲因病去世,遂放弃科考,专心于教育事业。先后在广东起凤书院、安徽高等学堂、京师法政学堂、京师大学堂任教。
民国后,在北京大学、正志中学任教,讲授文学研究法等课程,并任清史馆纂修,凡十二年。其教授于大学时,危坐诵说,神采照人。诸生受其讲授者,之于课业无不豁然贯通。1917年3月,辞职南归,标志着桐城派彻底放弃了北大这个文化中心。南归后,旋执掌秋浦周氏宏毅学舍教务三载。其间,曾为桐城中学第十四届学生讲课。据其弟子姚沛生云:“先生是时,目已失明,由校工扶至课堂。先生凭记忆,边诵边讲,纵横裨阖,剖析人微,不仅课中正文无一字讹误,文中各家注解,也娴熟如数家珍。听课学生无不钦佩之至。”1926年秋赴南京,任东南大学教授。1928年初,安徽大学筹建,聘姚永朴为教授,执教九年,1936年秋谢病归里。
1937年夏,抗日战争爆发,日寇逼近安徽,年老体弱的姚永朴不顾家人及弟子劝阻,执意挈一家老小十余口由桐城入江西经湖南至广西桂林,以示绝不可屈于日寇。1939年7月,病逝于桂林,享年79岁。
姚永朴一生对经学用力最勤,得藏书家萧穆、经学家郑杲帮助尤多。治学汉宋兼收,于注疏及宋元明清诸儒经说,无不融会贯通,旁及诸史、音韵,博稽而约取,力破门户之见,自成一家之言。在风云变幻的晚清,皓首穷经三十年,实属罕见。时人将他与廖平并称晚清两大经师。其经学著述颇丰,主要有《尚书谊略》(28卷)、《读易述闻》(2卷)、《春秋左传通论》(4卷)、《经学举要》(1卷)、《素光阁读经记》(26卷)、《十三经述要》(6卷)、《群儒考略》(内编58卷、外编18卷)、《蜕私轩易说》(2卷)、《诸子考略》(18卷)、《小学广》(12卷)、《论语述义》(10卷)及《论语直解》《群经考略》《七经问答》《大学古本解》等。
文学、史学类著作主要有《蜕私轩集》5卷及《素园丛稿》《文学研究法》《史学研究法》《史事举要》《旧闻随笔》等,其中《文学研究法》是桐城派文学理论的总结性著作。诗文并工。其为文,恪守桐城家法,义法谨严之中,饶有渊懿冲淡之致,“谨厚诚挚,蔼然儒者之风”(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蜕私轩集》)。此外,还编有诸多选本和讲义,如《修身范本》《古今体诗约选》《惜抱轩诗训纂》《诗说》《论语解注合编》及《国文初学读本》(与姚永概合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