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的歌》 :
作者臧克家,因这部诗集被称为“泥土诗人”。1942年10月31日《文艺阵地》第7卷第3期刊臧克家的组诗《泥土的歌》,1943年6月由桂林今日文艺社初版单行本,收入“今日文艺丛书”之一种。1947年5月由上海星群出版公司出版,印1000册,发行人曹辛之。
该诗集收录的大多数作品为作者隐居重庆歌乐山时所作。全集分“序句”、“土气息”(第一辑,收诗18首)、“人型”(第二辑,收诗16首)和“大自然的风貌”(第三辑,收诗18首)4部分,收录了《地狱和天堂》《泪珠、汗珠、珍珠》《失了时效的合同》《穷》《眼睛和耳朵》《沉默》等52首诗歌。诗歌多取材于抗战背景下农村的风景与现实生活,这是旧中国真实的写照。诗人以赞颂和悲悯情怀书写农民的质朴、热情以及他们的悲惨命运与抗争,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诗歌在艺术形式上较为自由。语言经过了作者的锤炼,大多朴素凝练,偏于口语化,贴近普罗大众,艺术技法较《烙印》更为成熟,显示出清新自然之风。其中《三代》等诗歌因深刻反映了旧中国农民的精神面貌与命运而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名篇。但是,诗人在这部诗集中表现出复杂而矛盾的思想情感,在对农村的歌唱中夹杂着个人的忧郁,诗集出版后引发了许多论争。其中,孔休的《臧克家论》与默涵的《评臧克家的〈泥土的歌〉》形成两派意见。当代苏联学者契尔卡斯基、香港学者司马长风以及大陆学者冯光廉、刘增人等对该诗集也做出过相应的解读与研究。
《泥土的歌》臧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