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 :
生于山西昔阳。出生之时恰值抗日战争胜利、家乡解放,谐“临解放”之音取名“凌解放”。因原名之义而采用笔名二月河,春河解冻,冰凌融解,正是二月早春黄河中的景象。1947年随身为革命干部的父母南下,辗转在河南南阳定居。从小特立独行,不喜欢受约束,常率性而为,加之父母工作忙碌又频繁调动,对其无暇管教,致其小学、初中、高中各留级一次,21岁才高中毕业。所幸他虽不喜正课,但课外阅读了大量中国古典小说等文学作品,对《红楼梦》更是情有独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之后,他参军成为一名工程兵,常年在山沟里施工,多次遭遇危险事故。1978年转业到南阳市委宣传部。其时社会上正流行“红学”,原本喜欢《红楼梦》的凌解放撰写了研究论文。红学家冯其庸称其“想象丰富,用笔细腻,是小说笔法”,予以高度评价。由此受到启发与激励,凭借长期积累,遵循历史小说“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和“不求真有,但求会有”的原则,以顽强的毅力,基本上按1年1卷30万字速度进行创作,完成长篇历史小说《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3部13卷,总称“落霞三部曲”,在1985~1999年陆续出版。此后,他曾与薛家柱合作出版了历史小说《胡雪岩》,但基本未再单独进行历史小说创作,只是写一些随笔、散文,出版有《二月河语》《密云不雨》《二月河妙解〈红楼梦〉》《佛像前的沉吟》《随性随缘》《人间世》等。
“落霞三部曲”对清代“康乾盛世”130年的历史生活画卷作了百科全书式的表现。作品以正史为基本线索,其中的重要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大体尊重史实,而在次要人物和具体生活场景、事件等方面则有着充分的虚构,从而展示了清代中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俗等各个方面的景观,形成宏伟的史诗规模。同时,作品在表达上吸收了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通俗写作的表达技巧,使作品具有极强的可读性,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小说丰满的细节、性格鲜明的人物、紧张而富有悬念的情节、铺排张扬的宏大结构,使根据其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大为成功,吸引了大量观众,由此再度促进小说的畅销和流传。甚至有人戏称,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二月河的小说,他因而也被海外华人评为“海外最受欢迎的中国作家”。“落霞三部曲”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作品虽然描写的是数百年前的历史事件,但却可以作为当今社会改革、反腐等社会现实的重要镜鉴。对二月河的创作,也有人认为其内容芜杂,带有封建皇权意识和对权力、权术文化的崇拜倾向,存在着一定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