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準

    李準 :

河南洛阳人。只上过一年中学,当过盐号学徒、邮递员、银行职员、教师等。靠自学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历任河南省文联作家,中国作协河南分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影协主席团委员、常务理事,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1953年11月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在《河南日报》发表,因尖锐地触及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课题,引起热烈反响。后又陆续发表《白杨树》《孟广泰老头》《雨》《陈桥渡口》《冰化雪消》等中短篇小说,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前期处于变革中的农村社会风貌,作品逐步形成乐观幽默的喜剧风格。1960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李双双小传》为其代表作。女主人公李双双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勤劳能干,一心为公,心直口快,敢于向私有观念和习惯势力挑战,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代农村新人的成长。改编成电影《李双双》后,李双双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耕耘记》描写了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新一代农民,也获得成功。

1969年,受到“文化大革命”排斥知识分子的牵累,李準全家被下放落户于河南西华县屈庄,与黄泛区人民共同生活4年。李凖熟悉了当地人的历史,以此素材创作了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表现1938年黄河花园口决口之后河南农民应对水患灾难、顽强求取生存之路的坚韧和智慧。小说上、下集分别于1979年和1984年出版,并于1985年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李準的小说具有洗练鲜明、平易流畅、浑厚朴实的艺术格调。所作50多篇小说,陆续结集有《芦花放白的时候》(1957)、《夜走骆驼岭》(1959)、《车轮的辙印》(1959)、《春笋集》(1962)、《李双双小传》(1977),散文集《情节·性格和语言》《彼岸集》《森林夜话》等。

 1956年以后,李準在进行小说创作的同时,还创作、改编了近20部电影剧本,除影响最大的《李双双》外,还有《老兵新传》《大河奔流》《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双雄会》《清凉寺的钟声》等。其主要电影剧作,收入《走乡集》和《李準电影剧本选》。《老兵新传》获建国十周年优秀影片、莫斯科电影节银质奖,《李双双》获第二届百花奖最佳编剧奖、最佳故事片奖,《牧马人》获第六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高山下的花环》获第五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为您推荐

《复仇的火焰》

《复仇的火焰》 : 《复仇的火焰》为自由体长篇叙事诗。全诗共分三部:第一部《动荡的年代》初版本由作家出版社于1959年出版;第二部《叛乱的草原》第一章选粹和第四章三、五节皆发表在1960年的《诗刊》;..

红色戏剧

红色戏剧 : 1927年冬到1929年冬,是红色戏剧的萌发阶段。红色戏剧首先出现在苏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的宣传、文化工作受到重视,苏区普遍建立了宣传队组织。在此期间,宣传活动由化装演讲发展为活报剧,..

鲁迅文学院

鲁迅文学院 : 创立于1950年10月。前身为中央文学研究所和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丁玲等延安作家向中央文化部提出创办文学院的建议。1950年10月,经文化部同意,中央文学研..

《我感到了阳光》

华北文艺工作团

华北文艺工作团 : 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后,民族矛盾让位于国内矛盾,延安文艺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争取国内和平,反对内战,迎接全国的胜利解放。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延安的文艺队伍进行了重大调整,一大批..

晋冀鲁豫边区文协

晋冀鲁豫边区文协 : 1946年4月6日~13日,晋冀鲁豫边区文化界座谈会在邯郸举行。与会人员110余人,中共中央局书记邓小平、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到会作报告。会议决定成立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和晋冀鲁豫..

《第二个太阳》

《第二个太阳》 :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11月出版。小说从解放战争中的武汉战役起笔,在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的广阔背景下,描写了解放军某兵团副司令秦震以及陈文洪、梁曙光、牟春光、岳大壮等官兵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