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广》

    《汉广》 :

《毛诗序》曰:“德广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因为诗中有“汉之广矣”“江之永矣”,故言“美化行乎江汉之域”,又有“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故言“无思犯礼”。诗中所叙确为长江、汉水一带事,但说“美化”“无思犯礼”,则有些牵强。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引《鲁诗》说:“江妃有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遂手解佩与交甫。交甫悦,受而怀之中当心。趋去数十步,视佩,空怀无佩,顾二女,忽然不见。《诗》曰:‘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此之谓也。”又引《韩诗》曰:“游女,汉神也,言汉神时见,不可得而求之。”皆以为此诗涉及汉水边的神话传说。赵逵夫认为诗中故事应为牛郎织女传说的萌芽。可备一说。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大致而言,诗人表达了希望得到汉水边的女子,但又得不到的惋惜之情。首章以兴开始:“南有乔木,不可休思”,南,旧说南土、南国。应该是诗人能够看到的南方。乔木,高大的树木。休,即休息。马瑞辰说:“休即是庥荫之庥,本义谓木之荫人,得为人所依止,后乃通以休为息耳。” 诗中的“思”为语气词。树木高大,枝叶高耸,无从遮阴休息。引起下文“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这句是全诗的主旨。同章末四句言“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汉水,源自今陕西宁强县,东流经陕西、河南南部,之湖北汉口并入长江。江谓长江。永,长。方,即筏子。这里咏叹汉之游女不可得,如同在汉水里游泳、在长江里放筏一样难以实现。

二、三章分别以“翘翘错薪,言刈其楚”和“翘翘错薪,言刈其蒌”开始,也是兴辞,《毛传》称:“蒌,草中之翘翘然。”陈奂说:“翘翘,高大之义。”又说:“楚木为翘翘之薪,则蒌草亦为翘翘之薪,互词见义也。”楚和蒌都是众薪中最高拔者。用众薪中刈取楚、蒌,来比兴众女中独独求汉之游女。接下两句“之子于归,言秣其马”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皆叙自己的愿望,“之子”,此子,指汉之游女。“言”为语气词,无义。“秣马”“秣驹”,是希望准备马匹前往迎亲。但现实情况却是愿望不可能实现,诗末仍以“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结尾,用比喻表达求之不得的遗憾。

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愚意此诗,亦必当时诗人歌以付樵。故首章先言乔木起兴,为采樵地。次即言刈楚,为题正面。三兼言刈蒌,乃采薪余事。中间带言游女,则不过借以抒怀,聊写幽思,自适其意云尔。终篇忽叠咏江汉,觉烟水茫茫,浩渺无际,广不可泳,长更无方,唯有徘徊瞻望,长歌浩叹而已。”

为您推荐

《芣苢》

《芣苢》 : 《毛诗序》曰:“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也。”虽不能考定是叙说“后妃之美”,但应该和“乐有子”相关。《毛传》释“芣苢”说:“马舄。马舄,车前也。宜怀姙焉。”怀姙当然和家族人丁兴..

苏庠

苏庠 : 泉州(今属福建)人。因曾居澧州(今湖南澧县),晚年徙居丹阳(今属江苏),故或称其为澧州人或丹阳人,俱误。少能诗,其父苏坚与苏轼善,苏轼见苏庠《清江曲》诗,大爱之,谓“此篇若置李太白集中,谁疑其非者,乃吾家养..

赵必

赵必..

集句诗

李之仪

李之仪 : 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神宗熙宁六年(1073)进士。元丰二年(1079),为万全县(今属河北)令。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元祐八年(1093),苏轼帅定州,辟置幕下。绍圣四年(1097),通判原州(今甘肃镇原)。元符二年(109..

朱敦儒

朱敦儒 : 河南(今河南洛阳)人。父勃,绍圣时为右司谏。朱敦儒志行高洁,虽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然慕隐乐闲,无意仕进,放逸自适。靖康中召至京师,将处以学官,坚辞不就。高宗建炎元年(1127),南奔避难,经淮阴、金陵,江..

《宋词十九首》

《宋词十九首》 : 端木埰(1816~1887),字子畴,江宁(今江苏南京)人。道光优贡,以荐除内阁中书,迁会典馆总纂,官至内阁侍读。王鹏运尝从其学词。总集共选录宋词人17家词作19首,分别为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