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坟》 :
《毛诗序》曰:“道化行也。文王之化,行乎汝坟之国,妇人能闵其君子,犹勉之以正也。”认为此诗叙文王教化在汝坟之国流行,于是诗中的妇人能忧心自己的丈夫,又能勉励丈夫做正当的事情。王先谦引《鲁诗》说:“周南之妻者,周南大夫之妻也。大夫受命平治水土,过时不来,妻恐其懈于王事,盖与其邻人陈宿所与大夫言。国家多难,惟勉强之,无有谴怨,遗父母忧。昔舜耕于历山,渔于雷泽,陶于河滨,非舜之事而舜为之者,为养父母也。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亲操井臼,不择妻而娶,故父母在,当与时小同,无亏大义,不罹患害而已。夫凤凰不罹于罻罗,麒麟不入于陷穽,蛟龙不及于枯泽。鸟兽之智,犹知避害,而况于人乎?生于乱世,不得道理而迫于暴虐,不得行义然而仕者,为父母在也。乃作诗曰:‘鲂鱼赪尾,王室如燬。虽则如燬,父母孔迩。’盖不得已也。”从诗“遵彼汝坟”,认为诗中君子“受命平治水土”,又“王室如燬”“父母孔迩”数句是勉励君子尽力国事,“无遗父母之忧”。清人崔述《读风偶识》:“窃意此乃东迁后诗,‘王室如燬’即指骊山乱亡之事。”从诗来看,背景也应该是东周以后。但诗人更多是叙说自己个人的情况,抒发自己的感情,和所谓“道化”等事并无关系。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大概叙说一位丈夫应王室之召从军出征,后短暂返归,又再次出门,出门前,妻子希望丈夫能留在家里共同照顾父母。诗是用赋法写实开始首章,“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汝为汝水,即今北汝河,发源于河南洛阳西南部伏牛山,东北流,经汝阳、汝州,再东南流,于新蔡入淮河。坟,指水边堤防。伐,砍伐。条枚,《毛传》曰:“枝曰条,干曰枚。”这大概是诗人追思过去的事情,叙自己正沿着汝水边砍伐树枝树干。下二句说:“未见君子,惄如调饥”,君子,当指丈夫而言。惄,《毛传》:“饥意也。”《郑笺》:“惄,思也。”《说文解字》:“惄,饥饿。一曰忧也。”又说:“愵,忧貌。读与惄同。”《方言》曰:“愵,忧也。秦晋之间,凡志而不得,欲而不获,高而有坠,得而中亡,谓之湿,或谓之惄。”调饥,即朝饥。应该是诗人生活困苦,丈夫又不在身边,尤其艰难,故而生出忧思。次章开始和首章一样,只是首两句的“条枚”改作“条肄”,《毛传》曰:“肄,余也,斩而复生曰肄。”所以,肄,犹言余孽也。末二句却是“既见君子,不我遐弃”,这是叙说丈夫归来以后的心情。既,已。不我遐弃者,即不远弃我。末章“鲂鱼赪尾,王室如燬。虽则如燬,父母孔迩”,旧说承《毛序》说强调“勉之以正”。此当是君子和妻子的对话,上二句当是丈夫所言,说自己不得不再次离开之理由。《毛传》曰:“赪,赤也。鱼劳则尾赤。”《郑笺》说:“君子仕于乱世,其颜色瘦病,如鱼劳则尾赤。”马瑞辰据《说文解字》《字林》《尔雅》指出古之鲂鱼即赤尾鱼,故“诗人以鱼尾之赤兴王室之如燬”。燬,韩《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