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 :
原籍苏州,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德宗贞元初,张籍漫游至魏博镇与王建相识,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约于贞元五年(789)入舒州刺史幕从事。贞元十二年(796),孟郊至和州,访张籍。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张籍被荐,次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宪宗元和元年(806)调补太常寺太祝,识白居易,切磋诗艺,同倡新乐府。因患眼疾,为太祝十年不迁,人称“穷瞎张太祝”(孟郊《寄张籍》)。后历任国子助教、秘书郎。穆宗长庆元年(821),韩愈荐任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再迁主客郎中,终国子司业。称“张水部”“张司业”。
张籍早期“学诗为众体”(《祭退之》),“笔力可扛鼎”(《病中赠张十八》)。中期多创作乐府诗,今存70多首,或为古题乐府,或为新题乐府,或为寓意于古题的新乐府。如《江村行》《筑城曲》《吴宫行》《野老歌》《山农词》等,笔锋直指当世现实,对民生苦难寄于深切同情。这类作品成就最高,一时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而“其骨体实出王建上”(《四库提要》)。韩愈《醉赠张秘书》云:“张籍学古淡,轩鹤避鸡群。”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称其“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其诗笔古淡流荡,清雅平易而不俗。影响晚唐,《唐国史补》下云:元和以后,“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他晚期多写近体,五律与七绝皆有深挚清畅之作,为晚唐朱庆馀等人效法。
南唐末年张洎收集张籍诗400多首,钱公辅名为《木铎集》12卷。南宋末年汤中以家藏元丰八年写本为主,兼以各本校定,编为《张司业集》8卷,附录1卷,魏峻刊刻于平江。今传宋蜀刻本唐人集中的《张文昌文集》 4卷,共收诗317首。明嘉靖万历间刻本《唐张司业诗集》8卷,共收诗450多首,《四部丛刊》曾据以影印。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它为底本,并参照现存各本进行校勘删补,编成《张籍诗集》8卷,共收诗480多首。另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张籍有《论语注辨》 2卷,今佚。2011年中华书局出版徐礼节、余恕诚合著《张籍集系年校注》。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及《唐才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