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 :
浙江金华县(今属金华市)人。卒于北京。生于中等地主家庭。出生后,被算命先生测为“克星”,被送到本村一位被称为大堰河的贫苦农妇家里抚养。大堰河对艾青的恩爱胜于父母,这使他从小感染了中国农民的淳朴与忧郁。他5岁时回家并开始接受教育。1928年夏,考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在院长、画家林风眠的鼓励下,翌年春天赴法国巴黎学习。后因家里中断经济接济,在一家工艺美术小厂做工,工余自学绘画兼习法文,并大量阅读哲学和文学著作。他最喜欢比利时诗人E.凡尔哈仑的诗,因他在诗中描写了城市的兴起和农村的衰败,诗里跳荡的时代律动,诗风的豪放、自由、开阔和语言的形象、明朗、尖新,深刻地影响了艾青诗歌艺术风格的形成。而C.波德莱尔笔下浪游行吟的艺术家形象也构成了他自己的写照。胡风评价艾青说“这震颤的行吟也是只有从他的漂泊的情愫才能够被无间地理解”。这使后来的诗人恰如杜衡所说的那样,一方面成为一个“暴乱的革命者”,另一方面则是一个“耽美的艺术家”,这两个艾青在同一个身体上矛盾地统一着。
艾青的创作经历,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艾青半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