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善尽美

    尽善尽美 : 中国古代评价文艺作品的原则。为孔子所提出。语出《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郑玄注:"《韶》,舜乐也,美舜自以德禅于尧;又尽善,谓太平也。《武》,周武王乐,美武王以此功定天下;未尽善,谓未致太平也。"
  "美"是对艺术的审美评价和要求;"善"是对艺术的社会道德伦理规范和要求。孔子崇尚礼教,因而政治上赞扬尧舜的"礼让"。《论语》中称"至德"者有二,一赞周之先祖左公亶父长子泰伯,一赞文王,皆因其出于揖让。因此,对于歌颂"礼让"的《韶》乐,他极力加以赞美,认为不仅在艺术上是"尽美"的,而且在思想上符合他理想的道德伦理观念,因而也是"尽善"的,即"美"和"善"高度统一的典范。《论语·述而》中说到他在齐国听到《韶》乐时,竟"三月不知肉味",并赞不绝口道:"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卫灵公》中又说,当颜渊向孔子"问为邦"时,孔子讲了几条,其中一条即"乐则《韶》、《舞》(舞同武)"。可见推重"美"、"善"统一的《韶》乐,是孔子一贯的思想。对于违反其政治思想、歌颂以武力取天下的《武》乐,孔子则认为它虽然在艺术上"尽美矣",但在思想内容上却由于并非表现"至德",所以"未尽善也"。
  孔子的"尽善尽美"之说,实际上提出了文艺批评两方面的标准,即社会标准和美学标准。尽管他所说的"美"和"善"的标准,都有具体的历史和阶级的内容;但是,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和美学发展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对文艺作品的美学批评必须和社会道德伦理的批评结合起来的原则,是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的。

为您推荐

金銮(1506?~1595?)

金銮(1506?~1595?) : 明代散曲家。字在衡,号白屿。陇西(今属甘肃)人。正德嘉靖年间随父侨寓南京。淡泊名利,结交四方豪士。游吴楚淮阳之间,与金陵盛时秦、吴怀梅诸人相交颇笃。工诗,钱谦益说他"诗不操秦声,风流宛转..

《锦鸡》

《锦鸡》 : 土家族民间叙事长诗。流行于湖南保靖土家族地区。1958年,出版了由土家族民间歌手田二娃等口述、由农民罗辑整理的单行本。全诗除开篇起兴盘歌外,由卖身、斩蛇、赎身、灭火、重逢、闹婚六部分组成。..

金和(1818~1885)

金和(1818~1885) : 近代诗人。字弓叔,别字亚匏。江苏上元(今南京市)人。早年读书江宁惜阴书院,以能文著名。但为文"不求合程式",长期应举不中,乃放情诗酒,近于狂。鸦片战争中,他坚决反对外国侵略。咸丰三年(1853)太平..

金代文学理论批评

金代文学

金代文学 : 金与南宋对峙。由于金朝所辖地区的北方汉族和少数民族具有质朴刚健的气质,发为文章,往往华实相副,风骨遒劲;加上历史悠久的中原文化的熏陶和哺育,金代文学便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以自己独具一格的风貌出现..

蒋智由(1866~1929)

蒋智由(1866~1929) : 近代诗人。字观云,号因明子。浙江诸暨人。出身寒素。甲午战后,力言变法,"志欲救天下,起国家之衰敝"(《何蒙孙先生颂华六十寿序》)。光绪二十八年(1902)冬,渡海赴日本,先是参加《新民丛报》的编辑..

《今古奇观》

《今古奇观》 : 明末刊行的白话短篇小说选集。编者署名为姑苏抱瓮老人,真实姓名与生平均无考。   《今古奇观》40卷,包括选自《三言》《二拍》的话本和拟话本40篇,计《喻世明言》8篇,《警世通言》10篇,《醒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