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园诗社 :
主盟者储巏,字静夫,号柴墟,泰州人,著名文学家。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升郎中,后官至户部侍郎。成化至正德(1506~1521)年间储巏两度任官南都,前后皆有结社,早年的檀园诗社一度是南京文人活动的中心。“檀园”取义于《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于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可见,储巏及其檀园诗社取友和结社的宗旨不仅在于追求文学生活的快娱,而且广泛取法和借鉴“它山之石”,对当时的复古之风恰是一种应合。
“檀园”之义显示了诗人及其诗社的开放姿态,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积极评价了储巏在明代文学演进中所担任的关键角色:“当日倡和,文懿实居其首,及李、何教行,执政欲加摈斥,文懿以文章复古,为国家元气,极其扶植,得不倾陷。风雅蔚兴,斯人攸赖。今之论诗者鲜及之,论世者所当表微也。”(卷八)这些说法都归结到储巏在文学上兼包并容、博取旁收的特征上来,是“檀园”之义的体现。
储巏在文学史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既能传承茶陵派之衣钵,又能扶植复古派发展,从而完成文学流派过渡的使命,储巏及其檀园诗社是值得重视的。檀园社友中较著名者有画家谢承举,初名璇,南京人,诗人谢少南之父。正德年间,储巏于南都复举秣陵吟社,谢承举亦与之,社友达十几人,颇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