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文学

    傈僳族文学 : 傈僳族有48万余人(1982),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北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有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傈僳族文学主要是口头文学。每逢节日、婚礼、新房落成、狩猎和收获等活动,傈僳人都群聚歌唱,往往通霄达旦。即兴演唱的抒情短歌和反映生产、生活的长篇叙事诗构成傈僳族民间文学的主体。如《生产调》、《种瓜调》、《盖房调》、《牧羊调》、《扑蜂调》、《打猎调》、《过年调》、《串亲调》、《求婚调》、《结亲调》、《逃婚调》、《孤儿悲歌》等。其中有的已整理出版,如《生产调》、《逃婚调》、《重逢调》、《种瓜调》、《打猎调》。这些长诗的特点是反复歌咏,语言双关,托物言情。有些叙事长诗如《生产调》等,表面上是讲生产程序,实则是隐喻男女青年爱情发展的过程。傈僳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以歌代言,以歌代答,形成喜好民歌的传统。泸水、碧江、云龙一带一年一度的汤泉赛歌会,是歌手们充分施展才能的地方,歌声数日不绝。傈僳青年喜唱的情歌,有传统的,也有即兴创作,随编随唱的;有长篇情歌,也有短小的。傈僳族民歌的曲调很多,较普遍流行的有"木瓜布"、"拜系拜"、"由叶叶"、"木瓜熟"四种。"木瓜布"是老年人和中年人在婚聘、节日、集会时咏唱的曲调,内容多系《古歌》、《生产调》、《牧羊调》等;"拜系拜"的内容多为情歌;"由叶叶"曲调深沉,内容多系生离死别的不幸故事。"木瓜熟"多用来吟唱抒情短歌。


  傈僳族神话广泛流传的作品有《创世纪》、《开天辟地》、《天·地·人的由来》、《我们的祖先》、《猎神》、《山神》等。其中关于民族起源的图腾神话,数量多,且具有民族特色。
  傈僳族的民间传说故事,著名的作品有《阿普的故事》、《鱼姑娘》、《绿斑鸠的故事》、《恒乍绷的传说》、《木必的故事》、《光加桑的故事》等。这些作品,充满幻想和神奇色彩。此外,童话、动物故事、寓言故事也很丰富。
  傈僳族人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创作的大量新民歌,格调清新,激情洋溢,表现了傈僳族人民对新生活的热爱。

为您推荐

梁实秋(1902~1988)

梁实秋(1902~1988) : 现代作家、理论批评家、翻译家。原名治华,笔名秋郎。原籍浙江杭县(今余杭)。1902年 1月17日生。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1919年以后开始写诗。在清华学习期间,与同学闻一多等成立清华文学社。1923..

刘半农(1891~1934)

刘半农(1891~1934) :   现代诗人。名复,江苏江阴人。父亲是秀才,当过塾师。幼年生活贫寒,这对形成他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有一定影响。15岁入常州中学读书。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一度在革命军中任文书。后赴上海,先后..

《辽文萃》

《辽文萃》 : 辽代诗文总集。清王仁俊辑。王仁俊(1866~1913),字捍郑。江苏吴县人。他是俞樾弟子,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曾于上海创办实学报馆,后往依张之洞,任存古学堂教务长,至京师任学部图书局副局长兼大学..

郦炎(150~178)

梁启超(1873~1929)

梁启超(1873~1929) :   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一字任甫,人称任公,号饮冰子,或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正月二十六日 (2月23日)生于新会县南西江入海口半岛上的熊子乡茶坑..

丽尼(1909~1968)

丽尼(1909~1968) :   现代散文家。原名郭安仁。湖北孝感人。1909年11月 4日生。在中学时,因参加五卅运动被学校开除。一度在上海劳动大学旁听,并进行自学。1930年前后,在福建、武汉等地教授英语。1932年又到上..

厉鹗(1692~1752)

厉鹗(1692~1752) : 清代文学家。字太鸿,号樊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乾隆元年(1736)应博学鸿词科试,误写诗在论前,报罢。此后无意仕进,留意著述,以歌咏自娱,去世于家。   厉鹗年轻时吟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