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姓名 : 刘勰《文心雕龙》中所说到的“君子嘲隐”,在南北朝时期特别盛行,而且就直接被称为“嘲”。
比如南北朝时北齐的徐之才,被一个姓王的人挖苦说他应该叫“徐乏才”,他就反唇相讥,说对方的姓“有言则,近犬便狂,加项足而为马(馬),施角尾而为羊”。
唐代郑处诲《明皇杂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唐明皇的重臣苏颋自小就聪明过人。有一次,他父亲的一位任京兆尹的朋友来玩,想试试他的才学,就让他咏“尹”字。苏颋略不思索,应声念道:
丑虽不足,甲不全身。见君无口,知伊少人。
乍一听,苏颋好像是在骂人,所以京兆尹不高兴了。苏颋笑着解释说:“你不要生气,我说的是一首谜诗,谜底就是‘尹’字。你看,‘丑’字加足,‘甲’字去掉左边一竖,‘君’字没有‘口’,‘伊’字少了‘人’,不都是‘尹’字吗? ”
京兆尹一听,这才转怒为喜,而且对苏颋的聪明大为赞赏。
据《坚瓠集》载,清代顺治中,有一个姓尹的得罪了人,有人就作《尹字谣》来骂他:
伊无人,羊口是其群。斩头笋,灭口君。缩尾便成丑,直脚半开门。一根长轿杠,扛个死尸灵。
句句说的都是“尹”字,但是骂得就有一点恶毒了。
曾经还有人跟姓黄的朋友开玩笑说“你这个姓二螯八足一团大腹,应该叫‘蟹’”,也是非常生动形象的。“二螯”指“黄”字上面的“廿”头像蟹的两只钳足;“八足”本是“黄”字下面两画成“八”字,蟹为十足类动物,除“二螯”以外,还有八只脚。“一团大腹”是“黄”字中间的“由”字产生的联想。这样一解释,“黄”字几乎就成了“蟹”的画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