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说

    本色说 :

在诗文和戏曲评论领域都有倡导者,论诗文影响较大者为唐顺之,论戏曲则以徐渭为代表。

在宋代诗话中就有人使用“本色”,如陈师道《后山诗话》说:“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意谓诗词等各种文体都有其世代相沿而形成的传统规范,不符合这一传统即为“非本色”。严羽《沧浪诗话》说:“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要求学诗者从前人的诗歌作品中体认这种文体规范。后来人们论诗文戏曲所谓本色,则非在这样的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

唐顺之所谓本色是强调诗文要表现作者的真精神、“千古不可磨灭之见”,是为文章的“精神命脉骨髓”。他为此否定了一切文法,包括他早年所探讨和讲求的“绳墨布置,奇正转折”之法,呼吁作者“直抒胸臆,信手写出”,“便是宇宙间一样绝好文字”。他认为若没有这样的见解和精神,无论怎样讲究文法,“则文虽工而不免为下格”。在强调有独特见解的意义上,他认为秦汉以前的儒家、道家、纵横家、名家、墨家、阴阳家“皆有其本色”(《与茅鹿门知县第二书》)。他主张作文要“开口见喉咙”,不必安排,“使后人读之如真见其面目,瑜瑕俱不容掩,所谓本色,此为上乘文字”(《又与洪方洲书》)。

元末或明初论曲者讨论戏曲语言,以本色与文采相对,同时也要求剧中人声口各肖其身份。明中叶何良俊提出“填词须用本色语”,批评《西厢记》的语言带脂粉气,《琵琶记》卖弄学问,认为戏曲语言应该“只是寻常说话”,“情真语切”,这样才是“词家所谓本色语”。

徐渭在《西厢序》中指出世间事莫不有本色和相色,相色如同“婢作夫人者欲涂抹成主母,而多插带,反掩其素”,因此他贱相色,贵本色。这样的观点体现在《南词叙录》中,便是反对文人染指戏曲导致的说教化、骈俪化和案头化倾向,认为戏曲出自民间时最具有艺术感染力,能够“感发人心,歌之使奴童妇女皆喻”,是为“得体”,而如《香囊记》引《诗经》和杜诗,“宾白亦是文语,又好用故事,作对子”,都是“直以才情欠少,未免辏补成篇”。

徐渭提倡本色与他重真情的倾向有密切关系。如别人读《琵琶记》,大都推崇《庆寿》《成婚》《弹琴》《赏月》等文采斐然的套数,而他却欣赏《食糠》《尝药》《筑坟》《写真》等出,谓“从人心流出”“句句是常言俗语”,认为其“最不可到”。在戏曲语言上,他反对丽而晦,提倡家常自然,认为“越俗越家常越警醒”(《题昆仑奴杂剧后》)。

徐渭的本色说对汤显祖和袁宏道等人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刻影响。

为您推荐

出入说

出入说 : 以“出”“入”论诗是中国古代诗论的一个传统。王国维吸收了叔本华的生命意志论美学思想,对出入说作出了自己的独特阐释。他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

论说文

论说文 : 论说文是先秦时期一种论证事理、阐明主张的文体。《文心雕龙·论说》:“弥纶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即论说内容主要综合各种说法,精研某一道理。宋人真德秀认为议论文“发于君臣会聚之间”“..

《贞一斋诗说》

《贞一斋诗说》 : 李重华撰,2卷,约10 000字。李重华(1682~1754),字实君,号玉洲,吴江(今江苏苏州)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平生多游历,擅长古体诗。著有《贞一斋集》等。刘大櫆为其撰《翰林院编修..

诅楚文

《艺圃撷余》

《艺圃撷余》 : 王世懋撰,1卷,5000余字。王世懋(1536~1588),字敬美,号麟洲,明后七子之一王世贞之弟,人称少美、小美,太仓(今属江苏)人。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登进士第。万历十五年(1587),辞病归。著有《王奉常集..

《渔洋诗话》

《渔洋诗话》 : 王士禛撰,3卷。上卷101条、中卷95条、下卷86条,共计282条,约28 000余字。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贻上,号阮亭,晚号渔洋山人,死后因避雍正帝胤禛讳,改名士正,乾隆时诏改为士祯,新城(今山东桓台)..

史传文

史传文 : 以记录历史为主、多出自史官之手的叙事性散文。史,即历史典籍;传,即经之传,主要指《左传》。泛指先秦历史散文。史籍随着文字的产生而产生,史传文是中国古代史官文化发达的产物和见证。《周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