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未冬过吴松作》 姜夔 :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这首词写于南宋淳熙十四年丁未(1187)冬,姜夔往返于湖州、苏州之间,经过吴松时。
吴松是地名,一说是今江苏吴县,一说是水名,即笠泽,即今太湖,一说即今吴县东一小湖。这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这里曾隐居过一位唐朝有名的诗人,号“天随子”的陆龟蒙。陆龟蒙本来就是姜夔心仪之人,经过这里,不免发几句思古之幽思。
陆龟蒙是宋人尤其是南宋时人追慕的对象,原因是他的隐,而且,他不但隐,还隐得很雅。《唐才子传》说他“时放扁舟,挂篷席,赍束书、茶灶、笔床、钓具,鼓棹鸣榔,太湖三万六千顷,水天一色,直入空明”,这简直是神仙过的日子了。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吴江知县林肇建鲈乡亭,绘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在亭内,尊称“三高”,即后来的“三高祠”。据范成大《吴郡志·祠庙下》记载,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县令赵伯虚把祠迁到雪滩,“此祠人境俱胜,名闻天下”。
陆龟蒙的生活,与姜夔有一些相似,不过似乎比姜夔更洒脱一些,他至少不必像姜夔一样,还要去干谒一些有身份的人物,所以姜夔对他也是很有些羡慕的,在诗中就经常说“三生定是陆天随”(《除夜自石湖归苕溪》),“沉思只羡天随子,蓑笠寒江过一生”(《三高祠》)这样的话。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是泛说,不过是燕雁本无机心,不过是随着季节南来北往而已,正像自己往来于湖州、苏州一样。燕雁,有释作北雁,以燕读平声,地名,即燕、赵之地的燕,所以“燕雁”就是北雁。也有人说就是燕子和大雁,因为都是候鸟,也讲得通。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是名句。从北宋王禹偁《村行》诗中的名句“数峰无语立斜阳”化出,但用“清苦”二字形容山峰,多多少少是包含着作者的主观情绪的。“商略”二字最有意思,也是这两句词生辉的地方。一般都把“商略”理解为“酝酿”,意思是说,数座山峰静静地立那里,云蒸雾绕,正在酝酿着一场黄昏时分就会落下的雨。
上片纯为写景,下片即转入抒情。第四桥,即吴县城外的甘泉桥。唐人品评天下水,以甘泉为泉品第四,陆龟蒙即隐居于此。姜夔来到这里,更产生了步天随子后尘的想法。然而斯人已往,到此凭吊,满目苍凉,只有凋零的柳枝,还在风中飞舞。
这首词是被后人激赏的。清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就说:“白石长调之妙,冠绝南宋。短章亦有不可及者,如《点绛唇》(丁未过吴松作)一阕。”评价极高。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