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岑 :
高適、岑参合称,始于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说他们成名较晚,而才学堪比沈约、鲍照。高適、岑参为诗友,又同是杜甫的知交,但杜甫没有从创作角度将两人合在一起品评的意味。宋严羽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沧浪诗话·诗评》)元辛文房说:“(岑参)与高適风骨颇同,读之令人慷慨怀感。”(《唐才子传》卷三)明胡应麟说:“高、岑悲壮为宗……其格调一也。”(《诗薮》内编卷二)清叶燮说:“高、岑相似。”(《原诗》外篇下)以上这些才是从创作的角度将两人相提并论,认为两人的诗作风格相似、成就相当。
称“高、岑之诗悲壮”,主要是针对他们的边塞诗说的。盛唐边塞诗大抵都具有慷慨悲壮的共同风格,但在盛唐诗人中,高適、岑参边塞生活的体验最为丰富和充实,写作的边塞诗数量也多,是公认的盛唐边塞诗的杰出代表,所以将两人相提并论是有道理的。然而,两人的诗歌又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高適善于反映战士和农民的疾苦,暴露现实,笔调严谨,直抒胸臆,以常语感人;岑参擅长讴歌胜利,描绘奇境,抒发豪情,寓情于景,以奇语动人。“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王士禛《师友师传续录》)。尽管古代诗论家将高適、岑参并称,但并不认为已形成一个以他们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近人才认为唐诗人中存在边塞诗派,并将边塞诗派也称为“高岑诗派”,诗风相近的王之涣、王翰、王昌龄、崔颢、李颀也被列入此派。